亲吻传播疱疹性咽峡炎这个传言,你信了多少

最近妈妈们的朋友圈出现一番景象

一些人其中不乏医务人员传着一份“医院告知”

“大人不要亲孩子手和嘴,甚至不能对孩子喘气”

说这会传染疱疹性咽峡炎,把疾控君也吓得一滚!

那么事实真是这样,真有这么严重吗?

亲吻传播疱疹性咽峡炎是有可能,但非常少见

况且亲吻是爱的表达,正常情况,亲孩子无可厚非

大家无须对传言过于恐慌,毕竟亲吻传染几率很低!

疱疹性咽峡炎不大可能是亲出来的

它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通过粪-口、呼吸道及直接接触传播,速度确实快

但”亲吻导致孩子传染“说法实在是太过夸张了!

正确认识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有一定传染病性,好发夏秋季,“六一”前后高发,1-7岁儿童易感,一般发烧24小时后出现疱疹,在咽部可见散在直径约1-2毫米灰白色疱疹,四周红晕,2-3日后红晕扩大,疱疹破溃成黄色溃疡。由于疱疹破溃后引起疼痛及咽痛非常明显,宝宝常因疼痛而变得不太敢吞咽,于是便出现拒食和流口水,甚至连水也不愿喝,哭闹不止,异常烦躁。

疱疹性咽峡炎虽来势凶猛,但属自限性疾病,多数症状较轻,一周左右自愈。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起病急,但预后良好。

温馨提示:6月龄-5岁宝宝可通过接种EV71疫苗来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强,其隔离措施与手足口病相同,患儿应隔离至少2周(从发病之日起)或病愈后一周(症状消失之日起),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外出;做好口腔护理;清淡饮食;超过3天高烧不退要及时就诊。

亲吻传播疱疹性咽峡炎风险少

从医学角度来说,凡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染的疾病,亲吻、打喷嚏(1米内)都有可能导致传播,大人亲吻传染疱疹性咽峡炎给孩子的说法存在可能性,但由于疱疹性咽峡炎常在儿童之间流行,亲吻传播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少见。

现实生活中没必要对亲孩子这个举动过于恐慌,毕竟亲吻孩子也是表达爱的方式。但由于成人社会活动多,活动范围大,都或多或少会携带一些病原,特别是口鼻部常带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密切接触传染给宝宝,虽然不致引发疱疹性咽峡炎,却存在引发其它疾病感染的可能。

亲吻可以,但要强调绝对不能亲吻婴幼儿嘴巴,应避免任何形式唾液共享行为。成人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外出回家后,应洗手(脸)、刷牙、换衣后再接触宝宝。

以下人群不要随意亲吻宝宝

成人口鼻含有大量病原体,很多可能都是隐性感染者,而婴幼儿免疫力发育不完善,抵抗力弱,某些对成人无害的病原体,却可能引起婴幼儿严重感染,造成致命伤害,以下这七类人尽量别随意亲吻宝宝。

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如婴幼儿感染,会长期潜伏在体内,可能在免疫力下降时复发;

2

脸部疱疹和病毒感染者:面部疱疹发作期,亲吻可致传播,不仅不能亲吻嘴巴,只要有疱疹处都不能接触;

3

胃病患者尤其是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婴幼儿与HP感染者共用餐具、被感染者亲吻嘴巴,有可能被传染;

4

口腔疾病者:口腔溃疡、龋齿、牙龈炎等口腔疾病者,不要亲吻孩子;

5

胃肠不适者:接触后,增加宝宝感染腹泻的几率;

6

浓妆艳抹和吸烟者:彩妆里的铅、汞等物质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尼古丁、烟焦油等有毒物质,易诱发儿童哮喘等疾病;

7

其他传染性疾病:一些传染病在潜伏期或恢复期,没有症状,却具有传染性。

疱疹性咽峡炎与一般感冒和手足口病的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和手足口病非常相似,易混淆。

1.与一般感冒:普通感冒多表现为流鼻涕、鼻塞、咳嗽、疲倦、食欲减退、发热,体温38℃左右。疱疹性咽峡炎多表现为突然高热,可伴严重咽痛、吞咽困难、唾液分泌增多、食欲减退、乏力等,口腔内疱疹是最重要的鉴别点。

2.与手足口病:发病部位不同,疱疹性咽峡炎表现为咽部出现疱疹,而手足口病除了口腔外,还会在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疱疹性咽峡炎出现危重病例的几率比手足口少。

大家对亲吻传言的害怕,大都源于不了解

其实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并非什么新型病毒

它也是肠道病毒,与手足口病病毒有些“同类”

其传播途径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可防可治可控!

疱疹性咽峡炎多数症状较轻,愈后良好

但极少数病例会发展成为危重病例而危及生命

所以家长要尽早识别重症病例,特别3岁以下患儿

如高烧不退、嗜睡、肢体抖动等异常,请尽早就医!

疱疹性咽峡炎已进入高发期

成人亲吻宝宝导致感染的几率很低

不要恐慌,没必要把亲昵举动当成洪水猛兽

要讲究卫生,亲面颊、额头、鼻子可以,别亲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shionjewelry-china.com/pzyx/2155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