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的宝宝首先可能会出现发烧、咳嗽、流鼻涕、喉咙痛、胃口变差、各种不舒服等一些“感冒”的症状。
查看咽喉会有一些下图一样的疱疹小小的,粟米样灰白色斑丘疹或水疱,水疱周围会有一圈红晕,或破溃后形成的溃疡。
这些疱疹可出现在两颊部、硬腭、咽后壁、舌头、唇齿侧,偶尔还会出现在软腭、悬雍垂、牙龈、扁桃体上。
疱疹性咽峡炎什么感染引起的?
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病毒感染所致,常发于春夏季节。多突然出现发烧、喉咙痛/咽痛(可能会满嘴痛)、流口水、厌食(因为太痛了)、呕吐等。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发生于1~7岁的小儿,尤其是5岁以下的孩子。疱疹性咽峡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4~7月份或夏秋季为发病的高峰期。本病潜伏期约为2~4天。
疱疹性咽峡炎会有些什么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一般紧随发热而至,最高可达40℃以上,初起时咽部充血,并有散在灰白色疱疹,大小约1~2mm,周围绕有红晕,2~3天后红晕加剧扩大,不久即破溃,形成黄色溃疡,数目多少不等,此时会出现口痛,或甚满嘴疼痛而引起食欲下降,怕进食或直接拒食。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鉴别诊断
卫生部的指南: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意思是说,如果只有咽峡部有疱疹,而没有出现皮疹,那么宜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如果发现出皮疹了,那就是“手足口病”了。
疱疹性咽峡炎是怎么传染的?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咽喉分泌物、唾液、打喷嚏喷出的飞沫等)以及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亦可因间接经被污染的物品传播。
疱疹性咽峡炎最最重要的,是如何早期识别重症病例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宝宝,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最好及时就诊,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及早予以相应的处理措施。
持续高烧: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烧效果不佳,或高烧持续超过48小时;
神经系统异常:精神萎靡、嗜睡、呕吐、头痛、易惊、情绪激动或烦躁不安、肢体抖动或肌阵挛(通常出现刚入睡时)、颈项强直、“眼球震颤”(眼球不停颤动)、急性手脚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可能会出现食欲亢进;
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正常,如安静状态下(体温正常时)5岁以上儿童>30次/分钟、1岁~5岁>40次/分钟、2月~12月龄>50次/分钟、新生儿~2月龄>60次/分钟视为呼吸增快,如果有持续或反复出现呼吸增快或困难,那么就需要及时就医了;
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等;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常规中白细胞(WBC)值超过15×/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8.3mmol/L。
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
西医对于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就是抗病毒和对症以及支持治疗,效果不明显,而且反复高热不退,反而中医对于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效果可以达到立杆见影的效果。
1发热患者采用十宣和大椎点刺放血,能快速退热,并很少再反复。
2用清热解毒类的中药(川心莲,板蓝根,水牛角等)以及芳香类药物(冰片,薄荷脑等)达成药粉,再用白醋调成糊状,外贴天突穴和大椎穴。
3口服中药
经过上述治疗基本三天痊愈,疱疹每一天都可以明显减少,发热可以控制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