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蒙古医药作为民族医药的组成部分,是蒙古族人民在同疾病长期抗争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的用药经验,其治法与当地习俗、气候、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蒙医治法种类丰富,适应症较多,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蒙医对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及治疗特色,治疗方法采取了内服、外治和内服外治相结合等。
理论基础
蒙医将人体赖以生存的生命活动的三种能量和基本物质(赫依、希拉、巴达干)称为三根,正常情况下三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故人体功能得以正常运转,这是正常三根的生理作用。
如果三者中任何一个出现偏盛或偏衰,平衡失调,会引起反常变化,三根的功能不仅表现在正常的生理活动中,也表现在异常的病理变化中。
病因
蒙医认为:
带状疱疹是三根失衡,变异的三根与侵入体内的黏虫感染后局部皮肤受损的疱疹型疾病。
表现为:
局部皮肤出现不规则小水疱,为绿豆大小、簇状分布不融合,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局部灼热,随单侧白脉皮肤组织上出现局部瘙痒及针刺样疼痛,出现带状型疱疹的急性皮肤黄水病,即毛盖伊乐得病。
诊断标准
出疱疹之前,多为局部皮肤组织刺痛、灼热、浑身不适或者低热;
发病时,局部受损皮肤大多数为绿豆大小水泡密集出现,以单侧白脉出现带状型疱疹;
严重时,受损皮肤组织出血或者坏死或剧烈疼痛,结痂,脱痂后有随白脉持续疼痛的后遗症。
根据本质分为寒性、热性、黏性三种:
赫依、巴达干合并的引起是寒性;
希拉和病血合并引起是热性;
黏虫感染的称为黏性。
治疗原则
蒙医以调节三根功能、调理消化三能、消除黏感染、燥黄水为主,调理寒热、内服外敷结合、止痒、止痛综合治疗。
临床治疗
蒙医传统疗法
萨木那胡扎斯拉:
局部发病皮肤位置常规消毒后拔罐10分钟左右,
取罐消毒后用三棱针或者梅花针针刺再拔罐,止疼、止痒立竿见影。
针灸治疗、温针治疗、蒙药贴敷治疗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内服:
寒性:赫依抑制引起白脉损伤疼痛时,疏通、营养白脉,调元大补二十五味汤散或沉香安神散交替长期服用,同时口服珍宝丸或扎冲十三味丸用乌兰十三味汤送服;
热性:燥希拉乌素药用:云香十五味丸,用森等-9送服;
黏性:消黏药用:达顺嘎日迪+四味土木香散送服,同时口服沉香安神散。
外用:
雄黄粉+墨粉等多用蒸馏水搅拌均匀涂抹、雄黄泡酒涂抹、大黄四味浓液涂抹治疗。
寒性时,选择那如三味丸、四味土木香汤散或者沉香安神散、红花-7味丸;
热性时,选择清热八味散或西日嘎四味散;
黏性时,选择达顺嘎日迪或那如三味丸交替口服吉珠穆道尔吉。
#带状疱疹有多疼#图片来自壹只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