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夏季,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
如何区分疱疹性咽峡炎、感冒以及手足口病?
如何预防?宝宝患病如何治疗?
宝宝咽喉痛、头痛、腹泻、呕吐,发烧、咽喉有疱疹……
是感冒了吗?
是得了手足口病吗?
且慢下结论,特别夏秋季节,妈妈要警惕疱疹性咽峡炎,这是夏秋季高发病!
"GOOD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
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
病程为1周左右。
主要侵袭1~7岁儿童,潜伏期2~4天,全身症状一般在4~6天后自愈。
疱疹性咽峡炎VS手足口病进入夏季,目前正是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这引起了很多家长担忧。导致疱疹性咽峡炎的柯萨奇病毒,也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因之一。
但两者的疱疹位置不同,疱疹性咽峡炎仅限于咽部;手足口病则先出现于口腔内,再发展到手、足、腿部等部位。
两者的发病风险不同,疱疹性咽峡炎虽急骤高烧,但很少会出现重症;而手足口病病情轻者,1-2周可自愈,病情较重者易导致脑炎、心肌炎等。
疱疹性咽峡炎VS感冒疱疹性咽峡炎容易和普通感冒混淆。
普通感冒多由呼吸道病毒引起,表现为流鼻涕、鼻塞、咳嗽、疲倦、食欲减退、发热。
而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热有两个特点:一是高热,体温在39-41℃;二是热程较长,持续3-4天。
虽然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很容易被家长误认为普通感冒,但疱疹性咽峡炎发病后,起初孩子会发高烧,胃口不好。慢慢出现咽部红肿、出现小疱疹。孩子会表现出烦躁、哭闹、流涎、轻微腹泻、拒食等。
整个过程持续7-10天。对于这两种病的区别,口腔里的疱疹是最重要的鉴别点。
疱疹性咽峡炎的早期识别很多家长会有疑问,既然疱疹性咽峡炎早期的表现是发烧,只有等到咽部起了疱疹才能确诊,因此常被误以为是感冒而延误治疗。那么怎样才能尽早将疱疹性咽峡炎从普通感冒发烧中识别出来呢?
一般来说,在夏季,如果宝宝持续高烧,就要提高警惕是否患上了疱疹性咽峡炎了。
如果又发现宝宝发烧后开始变得不太愿意吃东西,老是哭闹不止,而且口水也总是流下来,就要留意观察宝宝的口腔咽部变化,看看是否有疱疹。
一旦疑是疱疹性咽峡炎时,医院请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治,切不可当成普通感冒发烧而继续自行用药。
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是自限性疾病,尽管看起来比感冒要严重很多,但是和感冒一样,依然是无特效药的疾病,也不用吃抗生素、中成药、所谓的抗病毒药。大约7-10天,宝宝可自愈。
只是孩子在此过程中因溃疡疼痛难以喝水、进食,非常痛苦,所以很让人头疼,家长不用太过紧张。
如果孩子得了该病,家长们还是需要采取一些对症处理的。
01
口腔及咽喉有疱疹:咽喉及口腔有疱疹会很疼,会影响宝宝进食。
可以用温开水或盐开水给宝宝漱口,给宝宝吃一些温凉的流质或较软不需要咀嚼的食物。鼓励孩子多饮水。
必要时可以吃一些冰的东西缓解疼痛,看宝宝的月龄和接受程度。
02
发烧:疱疹性咽颊炎的突出特征高烧,所以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物理降温,比如温湿敷、温水澡、少穿衣服等等。一旦孩子的体温超过39℃,则应该给孩子服用退烧药,以防孩子高热惊厥。
预防1、不要和患有疱疹性咽峡炎的人有亲密接触: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通过粪-口和呼吸道传播。
2、家长不要亲吻孩子,不和孩子共用餐具,不要用嘴吹凉孩子的食物。
3、注意卫生,培养宝宝勤洗手的好习惯。
4、父母、家人从外面回到家也要洗干净手,以防把病毒间接传给宝宝。
5、不带宝宝去人多的地方,尽量少接触公共游乐设施。
6、让宝宝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
7、经常开窗通风,创造良好的居室环境。
8、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宝宝免疫力。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生命能乳酸钙
科学育儿事半功倍作者:来源网络丨编:青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