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传染病的易感、易发时期,为了幼儿的身体健康,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采取一系列预防保护措施,控制各种传染病的蔓延。为很好控制传染病,我们必须对各种传染病有大体的了解并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
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溃疡,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2
手足口病由什么引起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组、B组,以及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等。
3
手足口病严重吗
大多数手足口都属于轻症,一般在7—10天可痊愈。少数病人可出现脑膜炎、脑干脑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并发症,多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神经源性肺水肿及循环衰竭。
4
出现哪些症状需立即就医
如出现高热不退、精神差、持续呕吐、吸允无力、嗜睡、易惊、肢体抖动(肌肉抽搐)、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四肢发凉、皮肤花斑纹等情况,应从速就医!
5
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
在发病的第1周传染性最强。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
6
哪些人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尤以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的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7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我国自主研发的EV71疫苗已经上市,可预防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可用于6月龄—5岁的儿童。日常生活中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开窗、晒衣被等也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
8
轻症手足口病如何护理
轻症患儿采取居家治疗
首先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饭前、便后应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后,均要洗手。
家庭居室要通风,衣服、被褥勤暴晒,饮食上宜给予富有营养、清淡、易消化食物。将患儿与健康儿隔离,禁止带患儿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清洁消毒
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处理。一般常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易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患儿的粪便需经含氯消毒剂消毒2小时后倾倒。
口腔护理
应保持口腔清洁。每次餐后应用盐水或淡盐水漱口。口腔有糜烂者可予一些中成药喷剂,促使创面早日愈合。
皮肤护理
护理时注意保持床位清洁、干燥,勤换洗消毒。患儿皮肤保持清洁,每日用温水擦洗皮肤2次,勿用肥皂,动作轻柔。
勤换衣着,穿宽松柔软棉质衣裤。修剪患儿指甲,防止搔抓皮肤,皮疹外涂炉甘石洗剂或三黄洗剂,防止疱疹溃破后感染。
处理发热
该病患儿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水。如体温超过38.5°C,应适当使用退热药(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9
疱疹性咽峡炎
不少家长以为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是两码事,手足口病是更严重的一种疾病,这种观点并不正确。
误区一: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是两码事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组(肠道病毒的一种类型),肠道病毒的某些血清型以及埃可病毒也可引起疱疹性咽峡炎,而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1、柯萨奇病毒A组16、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引起,两者的病原可以说是“几乎相同”,它俩就是一对“兄弟”。
这两种疾病的主要区别在于手足有无皮疹,疱疹性咽峡炎主要表现为咽峡部的红点、晕斑、疱疹、溃疡,手足口病除了口腔外,手足、臀腿等部位都可见皮疹。
部分重症手足口病可以没有皮疹,仅表现为口腔黏膜改变,因此临床上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都应“一视同仁”。
误区二:对孩子亲亲抱抱不会传播手足口
家长日常对孩子的亲密举动是有可能传播小儿手足口病病毒的。因为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粪口传播,还可经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
如果患者便后不洗手或者接触手足口病的孩子的大便没有处理好,病毒可能就会被带到环境中,通过亲密的接触,把病毒带给其他的孩子。想要避免病毒的传播首先要勤洗手。
误区三:“清热解毒”就能预防手足口
容易感染手足口病的孩子体质一般比较弱,从中医的角度看这些孩子大多属于肺脾虚的体质。
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脏腑功能还处在稚嫩的状态,而清热解毒的药物大多性味寒凉,易攻伐正气,如果滥用清热的药物,反而伤了脾胃,正气亏损,更易感邪。
日常生活中也不应滥服凉茶等清热的药物,不仅达不到预防的作用,还可能弄巧成拙。
比起给孩子“清热解毒”,注意调理孩子的消化更为重要,“脾胃伤、百病生”,消化好了,抵抗力自然好。当孩子出现口气重、舌苔厚、胃口欠佳、大便不好,往往提示孩子积滞了,应予饮食清淡,可以予谷芽、麦芽、山楂煮水服用。
误区四:手足口病死亡率很高
多数家长反馈认为小儿手足口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病死率很高。事实上这个观点并不正确,小儿手足口病绝大多数属于普通型,具有自限性,可自愈,重症病例占少数,严重者可能会死亡。
尽管重症率低,但是家长也不能就此掉以轻心。再次提醒各位家长,如果出现高热不退、精神差、持续呕吐、嗜睡、易惊、肢体抖动(肌肉抽搐)、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情况,提示可能是重症手足口病,应从速就医!
误区五:感染过一次可终身免疫
许多家长认为小儿手足口得过一次后不会再患,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
小儿手足口是因为感染了肠道病毒引起的,而肠道病毒有几十种血清型,大部分的肠道病毒都有可能出现手足口的症状,就算感染过某一个肠道病毒,也可能对另一个血清型没有免疫力,所以有可能重复患病。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可预防或杀灭肠道病毒的药物。我国自主研发的手足口疫苗虽然只能预防EV71引起的手足口,但是大多数重症手足口都由EV71引起,接种疫苗可降低重症发生率。
10
食疗预防小妙招
想要预防和治疗手足口病,可给孩子煲三豆饮——黄豆、黑豆、绿豆,既可以有效缓解咽痛症状,还可以缩短发热的时间。
三豆饮做法
取黄豆、黑豆、绿豆各15g,加水煮半小时,去渣喝水。如果连豆也吃掉会增加肠胃负担,所以三豆饮也不能打成豆浆。
从中医来说,三豆饮具有养中清热的作用。小朋友脾常不足,肝常有余,黄豆、黑豆可以养中气,养津液,并养肝木平疏泄,而绿豆则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如果小朋友舌苔厚、口气臭,大便不通,还可以加入淡豆豉10克,或白萝卜50克一起煮水,可以消食导滞。如果想调整一些口味,可以放少许瘦肉和少量盐。
注:如果还要加其他中药、调整处方,请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三豆饮适用于轻症患儿,如果出现高热不退、精神差、频繁呕吐、嗜睡、肢体抖动、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情况,提示可能是重症手足口,应从速就医!
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Norovirus)是一种能引起急性肠胃炎的病毒,又称为诺瓦克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
诺如病毒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该病毒传播力强,可以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以通过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与腹泻等。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的传染速度快,传染机率高,成人和幼儿均会被传染,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1、食用或者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2、触摸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将手指放入口中; 3、接触诺如病毒感染的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等。
该如何预防“诺如病毒”呢?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并且要用肥皂或流动水洗手,尤其是饭前和便后以及外出归来后。2、不吃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生熟食物分开放置、避免交叉感染,不喝生水,水果要彻底清洗干净后方可食用。 3、尽量避免带幼儿到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用餐。4、尽量避免带幼儿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聚会场所、大商场等。5、如家中发现疑似患儿,要对其呕吐物的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建议家长可以用84消毒液浸泡污染物30分钟以上,室内通风1小时以上,在操作时尽量戴上橡胶
温馨提示:
1.请您主动配合老师做好每日晨间检查工作,引导幼儿细致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