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长的一封信:预防传染病,迫不容缓
天气渐凉,逐渐到了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在幼儿园和学校等孩子聚集的地方,易出现暴发,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冬季常见传染病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
●流感在密集人群中易于传播,主要方式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大多出流感爆发发生在秋季和冬季。老人、小孩、孕妇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属于流感的高危人群。
●感染后几天内一般不表现出症状,因此,患者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流感传染给他人。
●大多数流感患者可以采取家庭治疗,包括多休息、多补水、服药控制发热。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有助于预防流感。
如何减轻流感症状并加快康复?
流感患者的症状一般在7~10天内自行消失。与此同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缓解症状:
●多休息:卧床休息能改善症状,还有助于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多喝水,补充发烧过程中流失的水分。水分还可以缓解喉咙沙哑。水、汤、果汁和热柠檬茶都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发烧令人感觉不适,可以用酒精和冰袋擦拭身体来尝试退烧。退烧并不会使症状更快消失,但它可以改善不适感。
●热水淋浴,或倒一杯热水,把鼻子凑上去呼吸温热潮湿的空气,可有助于疏通鼻塞。
●如果鼻子和嘴唇周围的皮肤因与纸巾反复摩擦而感到疼痛,可以涂一些凡士林。使用含有乳液的一次性湿纸巾也会有所帮助。
●如果咳嗽严重,导致晚上无法入睡,可以适当加用止咳药物。
●鼻塞,可以尝试使用鼻或口服减充血剂。使用鼻减充血剂的时间不要超过药品标签的规定期限。过量使用会引起“反弹效应”。它会使黏膜肿胀程度比使用喷剂之前更为严重。
二、疱疹性咽峡炎
概述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大多数由柯萨奇A组病毒所引起。其传染性强,容易在幼托机构爆发流行,应该注意及时隔离。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很强,全年均可发生,呈散发或流行。流行期多为夏秋季节,如每年4~7月为疾病高发时期,秋冬季也常常出现流行。
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的潜伏期多为2~4天,最初的症状通常为发热及咽痛,咽痛严重时可影响吞咽。发热大多数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也可高达40度以上,甚至出现惊厥。大多数患儿的发热持续时间为2~4天。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传染源:患病的宝宝和隐性感染者,都是该病的传染源。其中,流行期轻症患儿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粪-口传播。粪便带病毒时间长、量多,传染性更强。污染的手也是传播媒介,尤其是在儿童之间。人与人之间,可通过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口腔疱疹液,或者被分泌物、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和物品等传播。
治疗
●注意休息:有助于提高宝宝免疫力、恢复体力。同时居家隔离,至少2周后才能上学或与其他小朋友接触。
●注意体温变化,酌情使用退热药:发热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高热惊厥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因此,患儿应及时给予退热药物治疗。当体温在38.5°C以上,或者伴有明显发热不适时,可以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
●咽喉疼痛时,可酌情使用含2%利多卡因的气雾剂等喷喉药物,或者用冰硼散、锡类散等吹播到咽部,从而缓解咽部症状。口腔溃疡处还可以涂抹鱼肝油等。
●饮食要柔软、清淡,以流质、温度不太高的食物为主,注意保证营养。
●补充足够的液体,凉一些的食物比热食对咽喉的刺激更小,可减少患儿咽部不适。如果孩子口腔疼痛拒绝进食,可以试着吃一些酸奶、冰淇淋等,有一定止痛作用,也可以补充足够的能量。
●注意观察患儿体征的变化,如果出现尿少、唇干、烦躁不安等脱水表现,及呼吸急促,烦躁、神志不清等脑炎或者心肌炎等并发症的情况,应及时就医采取进一步治疗。
三、手足口病
概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幼儿园儿童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这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患儿本身和一些隐性的感染者都是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症状
患儿最初会感到乏力、喉咙痛,或者发热(38°C~39°C)。一两天后,口腔、手、足或臀部可能会出现斑丘疹或疱疹。有些孩子在出现疱疹前会出现皮疹,疱疹可能会破裂并结痂。1~2周左右,斑丘疹和疱疹通常会消失。
还有些孩子可能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有些家长会从孩子身上感染手足口病,但可能自己意识不到。.
传播途径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病孩子和隐性的感染者都是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患儿的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还不太清楚。
发病前的几天里,感染者的咽部与粪便就可以检出病毒了,通常在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患儿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医疗器具等,都可造成疾病的传播。
如何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患者?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孩子,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检查并及时采取治疗:
●持续高热不退。
●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呼吸、心率增快。
●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高血压。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高血糖。
日常护理
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患儿可以在家采取护理措施,例如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等;也可使用非处方药物缓解发热、疼痛等症状,但使用前应咨询医生并注意用药安全。
在疾病的最初一周内,儿童最有可能传播疾病,应注意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传染给其他人。平时应提醒家人勤洗手,注意卫生。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恢复健康后,注意不要让孩子与其他手足口病儿童分享玩具或亲密接触,以防再次感染。
四、诺如病毒
概述
诺如病毒原称诺沃克病毒,是一种含核糖核酸的微小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常导致急性胃肠炎,以突发性腹泻和呕吐为主要症状。在冬季更为常见,故又称“冬季呕吐病”。
症状
诺如病毒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呕吐、发热等急性胃肠炎的症状。多数患者病情较轻,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严重脱水,医院治疗。
诺如病毒感染后,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症状:
恶心,呕吐
水样腹泻,腹痛
发热
头痛、全身酸痛
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主要通过被患者粪便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从症状出现到康复后3天内,是诺如病毒感染者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从发病前到康复后2周内,患者粪便中均可检出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头痛、腹痛等急性胃肠炎的症状。
●多数患者病情较轻,症状持续2~3天;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严重脱水,医院治疗。
日常护理
诺如病毒非常容易传播,患者应注意以下事项,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经常洗手。
●停止上班或上学,直到康复2天以后。
●避免旅行。
●远离厨房或食物加工场所,不能准备和加工食物。
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要从我做起,从幼儿做起,如果我们都养成人人讲卫生、个个爱清洁的良好卫生习惯,就一定会远离疾病,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