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急性鳃坏死疱疹病成因及预防探讨

近几年一种急性、大面积爆发的疾病——急性鳃坏死病(有的地区称为疱疹病毒病)却让广大的鲤鱼养殖户为之色变,损失惨重。

一、症状

病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2-3天发展为中后期,即大批死亡,死亡率高达70%以上,严重时可造成毁灭性死亡。发生该病的全过程为,初期吃食正常,食欲无明显变化,病鱼体色发黑,尤其头部甚重,其它无明显病症;中后期,食欲下降,病鱼两眼凹陷,头部萎缩,呈“骷髅头”、“扣扣眼”症状,鳃丝粘液增多,局部呈失血和贫血症状,严重的局部鳃瓣呈白色坏死,坏死周围易有附着物粘连,鳃耙与鳃丝的相连处发生溃烂;镜检(10×16)鳃组织无异常现象,未发现与往年类似的鳃丝与鳃耙连接处开始的烂鳃现象,除个别发现少量的指环虫、车轮虫、三代虫外,均未发现与此病有关的病原体。解剖内脏,肝脏有失血或出血现象,大部分肝脏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病,胆囊和肾脏肿大,部分胆囊有充血现象并呈红色,肠道发炎红肿,偶尔可见肠道有未消化的食物,一般肠道红肿的死亡已经进入高峰期,很难治愈,而肠道红肿不明显的多为发病初期,比较好治愈。

头部症状明显,鳃丝剪断,无明显流血现象(重要诊断依据)。

二、致病原因

1、池塘多年未彻底清淤、消毒或池塘翻晒不科学。(养鱼也是要改善底质的)(超能底改片或福居久安)

2、池水太浅,水质不稳定,凌晨缺氧严重。

3、放养密度过大和过饱和投喂饵料;水质恶化快,水质难调控,PH值、氨氮、亚硝酸盐高(大量增加饲料时,益发生病变)。(注重前期内服药的投喂,很重要!)(肝泰乐+四联肠宝)

4、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中途不卖鱼,池塘底泥未翻动,有毒有害物质长期蓄积在底泥中,天气变化导致底泥中有毒有害物质释放到水中毒害鱼类。(底改很重要!)

5、花白鲢放养模式不合理,造成池塘生态失衡,水质差,养殖户频繁杀虫、消毒,药害严重。(注意肥水和菌制剂使用,藻相平衡,菌相平衡。)

6、未做好鱼病预防工作,特别忽视内服药饵的预防工作或是过度用药,尤其是抗生素导致治病菌变异,产生耐药性。(多用中药,注重内脏调节。)

三、注意事项

1、在鲤鱼急性烂鳃死亡期,不可使用刺激性消毒剂进行治疗,因为该病发生后,鲤鱼的抗应激能力严重下降,如果使用刺激性大的消毒剂泼洒治疗,会增大死亡量,并给治疗带来更大难度。

2、治疗期间不可强行杀虫,因为杀虫剂会给鱼鳃造成损伤,致使烂鳃病情恶化,如果存在寄生虫,则要在控制住死亡量或病情恢复后进行杀灭。

3、发病后不可大量换水,不可进行大规模捕鱼。如果大量换水,水质会突然变化,病鱼就会因水温、水质的变化而加速死亡,另外,发病期捕鱼,病鱼会因惊吓和相互压挤及应激而加快传染速度和加重病情,形成集中死亡,所以特别注意。

一旦发生病害后,造成损失是必然的,发病后使用温和性方法处理,减少损失还是有可能的。首先要降低投喂量(降低70%),头天上午泼洒"VC+E",两小时后泼“复合碘溶液+五黄精华”。

程旭静

赞赏

长按







































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shionjewelry-china.com/pzyy/362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