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来,天气逐渐转热,这也是许多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手足口病就是其中之一。从市疾控中心获悉,自3月下旬开始,全市手足口病发病呈现快速上升态势。进入4月后的第一周,报告发病数已明显高于近5年同期平均水平。根据手足口病流行规律和目前发病情况分析,预计后续手足口病发病将进一步上升,流行强度将高于近几年水平。
为此,县教育局、县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儿童家长,应积极做好相关防护措施,注意保持良好居室卫生,常通风,勤洗手,如果孩子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皮疹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下面
让我们了解一下
什么是手足口病
怎样做好预防工作
……
手足口病是什么?
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餐饮等物品传播。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一周左右可自愈。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发生死亡。
手足口病疫情形势
近年来,手足口病报告发病呈上升趋势,重症和死亡呈下降趋势,发病、重症和死亡呈隔年高发特征。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儿童,死亡主要集中在3岁及以下儿童。重症和死亡病例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为主。受易感人群积累等因素影响,结合手足口病隔年高发特征,预计年手足口病整体流行强度将高于年,不排除重症、死亡有所增加的可能。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做好重点场所防控
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场所,建议开展晨检、巡查、缺勤登记和报告制度,加强玩具、教室、宿舍等物品和场所的日常消毒。
接种疫苗
建议家长给6月龄至5岁儿童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虽然手足口病可以由多种病原体引起,但是疫苗接种对于减少重症、死亡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孩子食欲下降、发烧
家长要提高警惕
手足口病属于丙类传染病,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属于同一类,是一种常见病。
“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的症状都较轻,对症治疗后预后良好,一般一个星期也就痊愈了。”医院儿科主任陈明明医师说:“只有极少数的患儿可能会合并严重并发症,如脑炎、心肌炎、脑膜炎等。”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感染,消化系统,比如吃了不洁的食物;呼吸系统,比如到人多空气不流通场所可能会感染病毒;再是接触性感染,比如摸到被手足口病患儿摸过的玩具等。”医院感染科吴康平医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