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丨ldquo贫血骨折肾损害

专业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83144.html

贫血、骨折、肾损害

竟然是一个病引起来的

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为浆细胞异常增殖引起的恶性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该病起病徐缓,早期无明显症状,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被误诊。

受邀专家

李玉明

医院血液科科主任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天津血液学分会副主委

天津市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主委

天津市血液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第一届副主委

天津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第一届副主委

天津市抗癌协会老年肿瘤第一届常委

天津市抗癌协会淋巴瘤委员会委员

中华骨髓库特聘指导专家

天津医科大学和南开大学医学院内科学教授

/

多发性骨髓瘤概述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的恶性肿瘤,浆细胞是B淋巴细胞发育到最终功能阶段的细胞。其特征为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轻链(M蛋白)过度生成,导致多发性溶骨性损害、高钙血症、贫血、肾脏损害等临床症状。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受抑,因此容易出现各种细菌性感染。发病率估计为2~3/10万,男女比例为1.6:1,大多数患者年龄40岁。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症状表现

1、骨痛、骨骼变形和病理骨折:骨骼疼痛是最常见最早期出现的症状,约占70%,多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

2、贫血和出血:贫血较常见,为首发症状。血小板减少,出血症状多见、皮肤粘膜出血较多见,严重可见内脏及颅内出血。

3、肝、脾、淋巴结浸润:肝、脾轻度、中度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

4、继发感染:感染多见于细菌,亦可见真菌、病毒,最常见为细菌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败血症,病毒性带状疱疹也可见。

5、肾功能损害:50%~70%病人尿检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酸血症、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可形成尿酸结石。

6、高粘滞综合征:约为2%~5%发生率,头晕、眼花、视力障碍,并可突发晕厥、意识障碍。多见于IgM型多发性骨髓瘤。

7、淀粉样变:发生率为5%~10%,常发生于舌、皮肤、心脏、胃肠道等部位。

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所需的检查项目

1、生化常规检查

血清异常球蛋白增多,尿本周氏蛋白半数阳性。在患者的蛋白电泳或M蛋白鉴定结果中会出现特征性的高尖的“M峰”或“M蛋白”。

//右侧高尖的“gamma峰”即为“M蛋白”

2、血常规检查

贫血多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血小板正常或偏低。

3、骨髓检查

浆细胞数目异常增多≥10%,为形态异常的原始或幼稚浆细胞。

//骨髓中异常的浆细胞

4、骨骼影像学检查

可见多发性溶骨性穿凿样骨质缺损区或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一般认为CT、核磁共振(MRI)等发现病变的机会早于X线检查。

//左侧为正常腰椎核磁像,右侧为骨损害腰椎核磁像

5、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等生物学检查。

6、血清游离轻链检查。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1

治疗原则

一般情况下,无症状患者,无需治疗;症状性骨髓瘤才开始治疗。

2

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输血纠正贫血、治疗骨髓瘤骨病、处理高钙血症、严重肾损害患者透析治疗、积极控制感染等。

(2)化疗

①靶向药物:目前主要为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卡非佐米)和免疫调节剂(沙利度胺、来那度胺或泊马度胺)2种;

②传统化疗药物:包括马法兰、阿霉素和环磷酰胺等;

③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强的松等。

常用的化疗方案组合为: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糖皮质激素;或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传统化疗药物+糖皮质激素等。

(3)造血干移植

所有有条件的患者均推荐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部分年轻高危的患者可以酌情考虑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4)复发患者的治疗

Car-T细胞治疗,达雷妥尤单抗联合化疗。

家庭护理

1、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shionjewelry-china.com/pzyy/2152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