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宝的3周岁生日,本应是一个吃吃喝喝、玩玩闹闹的happyday,结果中午幼儿园通知把小朋友全接走,并且一天报三次体温,说是有小朋友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当时我就有点担心,这病传染啊.....果不其然,午睡时豆宝就开始发烧,没有任何症状直接飙到39.5度,浑身烫得厉害。15:25吃了泰诺林,然医院看急诊。大夫看了嗓子,非常红,还没起疱疹。化验血项,指标也不高,就给开了小儿豉翘和蒲地蓝。
从医院出来大约16:30,退烧药开始见效了,豆宝精神状态好多了,我们说“回家吧”,豆说“去取蛋糕吧!”哈,他还没忘今天过生日~
晚饭豆宝和往常一样吃很多,看来嗓子还没事。回家之后,药劲儿一过,又烧起来,39.2度。因为同一种退烧药24小时内不能吃超过4次,所以19:25吃了美林。豆宝烧得晕晕乎乎,吃完药就睡了。21:30开始慢慢退烧,始终没退到38度以下,但豆宝睡得比较安稳,有点微微出汗,这一宿就这样度过了。
第二天早上睡醒,体温还在38度-39度之间,9:00吃了蒲地蓝。这药不是专门儿童用药,也没写剂量,只写着儿童酌减。大夫也没说吃多少,我就自作主张吃了半瓶(一瓶10ml)。这药味儿比一般的口服液要重,难闻又难吃。豆豆一般吃药都很配合,但这个怪味用吸管他就不吸,后来换了注射器把药吸出来,再从嘴角里慢慢打进去才愿意吃。9:30吃了泰诺林,药效一过又烧起来,15:25又吃了美林,16:00吃上蒲地蓝。等我下班回家,发现豆宝状态好多了,嗓子眼和上颚起了三四个小泡。我稍微松口气,病毒发出来就快好了吧......接下来一晚上豆宝都活蹦乱跳的。22:00又吃了一次蒲地蓝。半夜豆又烧起来,38.8度,还影响了睡眠,总翻来覆去的,还叫唤。所以为了让豆宝睡好一点,23:55又喂了一次泰诺林。这次烧退的很快,而且出了很多汗,一直到第三天早上都没再烧起来。
第三天一整天体温都在37度左右,嗓子眼里的疱疹从三四个增加到了十几个,红红的个头都很小,只有两个稍大一些,而且有些泛白要溃疡的感觉。
但这些小泡并没影响豆宝的食欲,还和往常一样吃很多,这点倒是让我比较意外。本以为溃疡期会嗓子疼吃不下,看来还没那么严重。由于疱疹性咽峡炎属于自愈性疾病,豆豆退烧后我就把所有药停了,能少吃点药就少吃点,削弱身体的抗药性。自愈性疾病,护理是重中之重。家里人盯着豆多喝凉水,冲洗疱疹创面,清除细菌残留才能好得快。直到昨天,历时6天的疱疹性咽峡炎才完全消下去。
这次生病,结合我之前做过的功课(崔神的访谈),在这和大家分享几点感受和经验:
首先,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肠道病毒引发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比如打喷嚏)、唾液、口腔接触。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嗓子有,严重了手脚也有疱疹了才是手足口病。成人抵抗力比孩子强,即使感染了病毒,也是隐性的,不会有症状,所以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流行于孩子。潜伏期一般3-5天。
其次,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自愈性疾病,一般两周左右会痊愈。病程主要是病毒复制期(从病毒增生,到停滞,最后在体内自然衰败)——起疱疹——疱疹溃疡期。这期间没什么特效药,重点在于护理。高烧和进食困难都是正常表现,护理时主要是在病毒感染时期控制体温,包括局部的症状。
第三,退烧后病程进入溃疡期阶段,一定要用正确的护理方法。溃疡期口腔有创面,孩子又不吃不喝很容易有细菌繁殖。这时候一定要鼓励孩子多喝凉水。凉水还有点镇痛作用,而且能够逐渐把创面冲刷干净,细菌不感染了,好得更快。
第四,崔神访谈里针对用药的问题说过,不要随便用抗生素,盲目杀菌容易延长病程。也尽量不用像利巴韦林、阿昔洛韦这类抗病毒药物。因为抗病毒药物杀病毒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也会抑制正常细胞,正常细胞一旦被抑制,出了问题,就会致畸致癌致突变,这是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这种副作用,比抗生素引起的副作用还要可怕。
最后,也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家长一定要稳住!孩子生病,当父母的都很焦急,我也偷偷哭过,但是不解决问题啊......只有做好功课,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面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自然就会变得内心强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生病怕啥,我能和孩子一起冷静面对,妥妥的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