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蛋疼、姨妈痛、生娃痛、疱疹引起的神经疼、不明原因的慢性头疼...你觉得哪个是天下第一,哪个又最要命?
无论哪个痛感最强,大家都不觉得慢性疼痛本身是一种病,也需要治疗,人们的惯性思维都认为:疼痛是因为生病了,只要治好病,疼痛就会消失...这么想难道不对么?对!你或者家人的生活质量就是在这个疼痛误区里被一点点吞噬掉的。
三叉神经痛能被称为天下第一痛,可见其对患者生活影响之重。患者常因此痛不欲生。然而,三叉神经痛作为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许多患者却常陷入误区,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以致久病不愈,令人惋惜。
三陆脑科功能组专家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三叉神经痛的六大误区!
三叉神经痛的六大误区误区一:轻易拔牙
由于三叉神经痛发病时常表现为牙痛,非常容易和龋齿等牙痛相混淆。以为拔掉牙齿就可缓解疼痛,结果常常拔了牙齿疼痛依旧。三叉神经痛的特点是单侧牙齿、口唇、面部等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锐痛。三叉神经痛虽可表现为牙痛,但牙齿检查应该无龋齿等局部病症,可以鉴别。牙疼最顶峰的时候,感觉世界都是颠倒的,柴米不思油盐不想,要人命的疼痛感至今难忘!所以如果说牙疼最甚的话倒也理解。
误区二、不做影像学检查
导致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很多,其中有一小部分是由于颅内肿瘤导致。肿瘤导致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与其他原因导致的三叉神经痛在症状上很难区分,只有做了颅脑核磁共振才能得到准确诊断。可是就有很多人到目前为止仍认为只要疼痛能够暂时被控制就不愿在做进一步检查,常常错过治疗肿瘤的最佳时期。作者这些年每年都要见到数例这样的案例,实在令人惋惜。
误区三、药不对症
三叉神经痛的早期一般可选择药物治疗。然而,一般的止痛药如芬必得等对三叉神经是无效的。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首选是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次选加巴喷丁、苯妥英。很多患者疼起来常胡乱吃药,或以为卡马西平等副作用大而不选择,贻误治疗。其实是大错特错。
误区四、相信偏方
“有病乱投医”对于长期饱受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实在是再合适不过的形容。由于三叉神经痛的致病原因多样,很难有一种方法可以彻底治愈三叉神经痛。同时,目前每一种正规的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复发率。当疼痛复发后,就往往容易轻信偏方。结果常常是疼痛不能缓解,钱也没少花。更有甚者个别患者还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三叉神经痛的治疗还是应该到专业医师处诊疗。
误区五:惧怕手术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目前确实很多。当药物不能控制疼痛或患者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时就应该考虑外科治疗。目前认为绝大部分三叉神经痛是由于血管压迫神经导致。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有射频热凝、球囊压迫、伽马刀和显微血管减压术。其中前三种均是通过对神经功能的损伤来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复发率相对较高。而显微血管减压术是通过解除血管对神经的异常压迫进而达到彻底治愈疼痛的目的,而又不影响神经功能。因此,理论上如果适合进行血管减压术的患者应该首选该手术治疗。目前该手术的短期有效率可以达到90%左右,手术并发症很少,是标准的微创手术。然而很多患者仍然比较惧怕手术,不愿接受手术。因此,长期不能从疼痛中解脱。
误区六、不治之症
由于三叉神经痛的致病因素多样,对应的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各种方法均不是适用于所有患者,且都有一定的复发率。当患者一次治疗失败,或治疗后症状复发后常常会灰心丧气,认为三叉神经痛是不治之症。其实,随着对三叉神经痛认识的深入,目前治理方法越来越多。因此,绝大部分三叉神经痛患者是可以得到彻底治愈的。一些容易被误诊的疼痛疾病,比如头痛、牙痛、脸痛、带状疱疹的患者,如果经过长期治疗疼痛没有得到缓解,就要考虑是不是得三叉神经痛了。
三叉神经痛一个特点是“一触即发”,可能说话、吃饭、刷牙或洗脸等动作,就会刺激到某个触发点,引起疼痛发作,有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的疼痛感,用痛不欲生形容并不夸张。
三叉神经痛是怎么引起的?
三叉神经主要包括眼支、上颌支、下颌支等三支感觉神经支。如果把神经比喻成电线,电线包皮脱落后引起漏电,会引起三叉神经痛,这是三叉神经本身发生脱髓鞘病变。大多数三叉神经痛患者是因为三叉神经颅内段被附近的血管压迫,这个多见于中老年人,因为血管发生硬化改变,导致血管和神经关系越来越紧密,进而形成压迫。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