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季来临,
家长们最关心的就是手足口病。
但其实除手足口病外,
与其属同一类肠道病毒的疱疹性咽峡炎,
也已进入高发期......
这个时候家长们又开始担心了,
最近还流传这样一个说法:
大人亲吻孩子,
孩子会感染疱疹性咽峡炎?
还叫什么亲吻综合征?
?
提醒家长现在是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高发的季节没错,
但是叫家长不要亲吻孩子,
说病毒是大人通过唾液传染的,
是不是真的呢?
亲一下孩子要这样诚惶诚恐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疱疹性咽峡炎吧!
01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传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
夏秋季为高发季节,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一般病程4日至6日后自愈,偶有重者可延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但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02
疱疹性咽峡炎病毒如何传播?
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一般是通过人与人的密切接触感染,小朋友的感染多与接触有病毒的玩具、手、餐具有关,也可能通过飞沫传播。
看到这里,
我们就清楚了,
也就是说,
亲吻可能传播疱疹性咽峡炎病毒,
但不是主要途径。
如果家长自己先得了疱疹性咽峡炎,
不用说亲吻,
和孩子比较近距离的接触,
就有可能通过呼吸道传染。
而且,
虽然该病毒成人也可能感染并患病,
但主要是5岁以下儿童多发。
所以,
为了孩子的健康,
请换种表达爱的方式。
03
哪些情况容易得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种类很多,以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EB病毒较多见。
劳累过度,过敏体质,气温突变、身体受凉或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等刺激,使患儿身体免疫能力低下,容易患此病。
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04
疱疹性咽峡炎有哪些表现?
1
急骤发热
疱疹性咽峡炎可以表现为急骤发热,可出现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一般会反复发烧2天至4天不等,咽痛,吞咽时尤甚,小儿会出现烦躁不安、流口水、拒食、呕吐,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肉痛。
2
咽峡疱疹和溃疡
一般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少数(少则1~2个,多达10余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
在以后的24-48小时内,水疱破溃变为浅溃疡,表面覆有淡黄色或白色假膜,一周左右愈合。
3
血常规分析
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大多正常。如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应考虑合并细菌感染。
05
得了疱疹性咽峡炎该如何护理?
1
发烧家庭护理
正确测量体温、按医嘱使用退烧药,注意多饮水,必要时可用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2
饮食喂养
由于咽喉部、舌部疱疹和溃疡疼痛,偏咸、偏热、偏硬的食物会使疼痛加重,所以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鼓励宝宝多饮水。
3
口腔护理
宝宝口腔疱疹、溃疡不停地流口水,及时擦干防止唇周口水疹。每次奶后、进食后、呕吐后可以喂2-5毫升温开水清洁口腔,2岁以上大宝宝可以用淡盐水漱口。清洁后可以用抗病毒喷雾喷咽部。可口服维生素B12、维生素C。
4
按照医嘱服用药物
如果宝宝出现高热持续不退、精神烦躁或萎靡,手足也出现疱疹、抽搐等情况,医院就诊。
5
注意消毒隔离
因为此病和手足口病都具有传染性,所以要和其他小朋友隔离,隔离期限为从发病起两周时间。注意居室通风,注意卫生,尤其手的卫生,强调勤洗手。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06
预防疱疹性咽峡炎,该怎么做?
预防疱疹性咽颊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勤洗手,勤洗手,勤洗手。
每年4~7月或夏秋季为发病的高峰期,家长自己和孩子都应注意勤洗手,尽量少去人群集中、空间封闭的地方。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
1
给孩子玩的玩具、用的餐具等消毒,提醒孩子勤洗手;
2
病毒可能通过飞沫传播,在高发季节注意戴口罩。大人在外回家也要注意洗手、洗脸、更衣后再接触孩子;
3
接种EV71疫苗,EV71疫苗主要是预防重症手足口病,于肠道病毒A71所致的疱疹性咽峡炎也是有一定预防作用。流行疱疹性咽峡炎的季节,同样也是手足口病高发的季节,请及时接种EV71疫苗。
孩子预防疾病,
家长们不仅要劳心劳力,
还要注意爱的表达方式,
真是有够心累,
上面的注意事项和处理方法,
家长们都记住了吗?
来源:健康北京、妈妈帮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便捷预约优惠宽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