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HT
揭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秋冬季节常见传染病
防控宝典
进入秋冬季,天气转凉,昼夜温差较大,也正是秋冬季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校园内常见的秋冬季传染病有: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流行性感冒
3.水痘
4.手足口病
5.诺如病毒性肠胃炎
6.麻疹
7.人腺病毒肺炎
8.流行性出血热
0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是因年底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疫情而被发现的病毒,是由冠状病毒抗原性发生变异而产生的,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因其在电镜下形似“王冠”而得名,主要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也可导致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
症状
感染者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结膜炎等症状。初期以干咳为主,后期有咳痰,部分可出现喘息;可伴乏力、恶心、呕吐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传播途径
以呼吸道飞沫传播(打喷嚏、咳嗽等)为主要途径,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接触过病毒的手揉眼睛、挖鼻孔等),气溶胶传播(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或粪-口传播,尚不确定是否存在母婴传播。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2、加强室内消毒通风,每个房间需轮流通风2~3次,每次开窗通风30分钟到1小时(最好是对流窗),每日用酒精擦拭物体表面以消毒。3、切断可能的传播途径,严格规范洗手并正确佩戴口罩。4、增强自身抵抗力,适当活动和休息,合理安排饮食。02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高发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孕妇,患有糖尿病、肿瘤、艾滋病等疾病的患者,其中儿童和老年人最容易患上流感。
流感是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病毒性心肌炎和神经系统感染。
症状
流感的潜伏期大约1~3天,起病大多急骤,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症状较轻。开始表现为怕冷、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头痛、咽干咽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传播途径
1、飞沫传播,比如咳嗽、打喷嚏等。2、皮肤接触传播,比如与流感患者握手、接触感患者接触过的物品等。3、唾液传播,比如与流感患者共用餐具等。预防措施
1、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气污浊的场所,必须去这些场所时应该佩戴口罩。2、定期给房间开窗通风,以保持空气清新,一般每天通风两次,每次半小时左右,但要避免着凉。3、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了不干净的物品后,应用肥皂、洗手液等洗手,并用流水将手冲洗干净。03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水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传染期为出疹前5天(一般为1-2天)到所有水痘结痂。这种病毒不挑人,大人小孩都可感染。
症状
感染后以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痂疹,瘙痒,发热为特征。成年人在皮疹出现前可有1~2天的发热和全身不适;儿童发病的首发症状通常是出现皮疹。该病呈自限性,若无并发症,1~2周就会痊愈。但病毒会潜伏在感觉神经节,复发为带状疱疹,复发与衰老、免疫功能减弱等有关。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
1、学校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做好因病缺课监测,对疑似水痘患者应及时隔离,当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要立即向当地疾控机构及相关行政部门报告。2、学生病愈且隔离期满时,应持正规医疗机构开具的复课证明到学校医务室或卫生室查验后方可进班复课,切不可带病上课。3、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加强教室、宿舍、午休室等场所的通风换气。4、注意清洁消毒,定期对孩子用过的玩具、教室、公用活动区进行清洁消毒。5、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要遮掩口鼻等。04
手足口病
症状
手足口病首先出现的症状多数是发热,经常还伴有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咽喉痛(但也有少部分患病的小宝宝不出现发热症状),发病1-2天后在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绿豆大小的疱疹,水泡之间互不相连。一般来说,手足口病会在至少两个以上的部位出现疱疹。如果是口腔出现疱疹,患儿常因为疼痛而拒食。通常来说,一周左右可痊愈。但是,少数患病儿童会发展成重症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吸吮无力、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肌无力、颈项强直等。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接触到患病儿童的口腔分泌物、疱疹液,和被病毒污染的毛巾、手绢、牙具、玩具、餐具等生活用品都会引起感染。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可以通过他们咳嗽、打喷嚏排出的飞沫引起感染。预防措施
1、家长和宝宝都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饭前、便后,或者外出回家后都要洗手。洗手要用流动的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至少搓洗20秒。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至少三次开窗通风,每次至少半小时。尽量不要带宝宝去人流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地方。3、勤晒衣被。经常清洗、消毒宝宝使用的餐具、奶瓶、奶嘴、玩具和其他物品。4、留意宝宝口腔、手、足、臀部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如果有,要尽早就医。5、然目前的疫苗只针对EV71病毒,不能预防其他种类的肠道病毒,但EV71病毒正是引起重症和死亡的罪魁祸首。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5岁的儿童,为了能尽早发挥保护作用,建议孩子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05
诺如病毒性肠胃炎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全年均有发生,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的高发季节。诺如病毒原名诺瓦克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诺如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表面无包膜。诺如病毒变异快、免疫保护时间短,有传染性强、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和全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使得在学校、家庭、医院、社区、幼儿园、旅游区等人群聚集场所易出现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
症状
病人在潜伏期即可排出诺如病毒,排毒高峰在发病后2‐5天,持续约2‐3周,最长排毒期有报道超过56天。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短,通常为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
诺如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无需治疗,休息2-3天即可康复,少数患者因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多样。接触感染诺如病毒的病人,比如处理病人的呕吐物或排泄物,通过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传播;也可通过食用和饮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诺如病毒传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注意: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代替洗手。2、加强饮水、食品卫生管理,喝开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尤其是贝类等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3、做好诺如病毒感染的健康教育工作,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倡导学生积极锻炼身体。4、学校应配备充足的消毒物资及个人防护物资,定期对校区公共场所(如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卫生间等),重点部位(如门把手、楼梯扶手、水龙头、便器按钮、电梯按钮、上下床扶手等)进行通风换气、清洁及消毒。06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末春季为多见,传染性极强,凡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在接触麻疹患者后,均易被感染而发病。
症状
1、潜伏期:约10天(7~21天)。在潜伏期末可有轻度体温上升。2、前驱期(出疹前期):一般2~4天。主要表现有:发热,体温可达38℃甚至更高;流涕、喷嚏、咳嗽上呼吸道症状及流泪、畏光,眼结膜炎等症状。发热2~3天后,口腔颊粘膜周围可见周围有红晕的蓝白色斑点,称柯氏斑(Koplik斑),是麻疹早期诊断的标志。3、出疹期:发热2~5天后可出现特征性皮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自上而下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为玫瑰色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出疹时体温达到高峰,全身症状加重。4、恢复期:若无并发症,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进入恢复期。皮疹出齐后,依出疹顺序逐渐隐退,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屑,2~3周消退。疹退同时体温随之下降到正常,病情自愈。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经打喷嚏、咳嗽等方式将病毒播散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病毒后可感染。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分泌物而传播。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2、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开窗通风,晾晒被褥。同时要注意防寒保暖,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平衡饮食,增强免疫力。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4、尽量不要到人口拥挤、空气流通比较差的公共场所,尤其要注意加强对8月龄以内的、还未到疫苗接种年龄的婴幼儿的保护,如果不得不去,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等,以减少感染麻疹的机会。07
人腺病毒肺炎
人腺病毒肺炎(以下简称腺病毒肺炎)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多发于6个月至5岁儿童,部分患儿临床表现重,肺外并发症多,重症病例易遗留慢性气道和肺疾病,是目前造成婴幼儿肺炎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