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咏梅为手足口病患儿检查
最近一个阶段,市妇幼保健院(市立二院)儿科门诊接诊了不少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患儿,30%—40%前来就诊的儿童被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由于夏季是儿童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儿科主任江咏梅提醒家长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清淡饮食,家中要保持通风,尽量在高发期少去公共场合。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多数患儿症状轻微,少数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
“前几年,大家一听到手足口病都很惊恐,随着近几年传染病知识的普及和诊疗技术的进步,这类病症已属于较为常见的病症。”江咏梅说,从专业角度来说,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重症病例多由EV71感染引起。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夏秋季节是发病高峰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小于3岁的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由于病毒的潜伏期多为2到10天,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在未发病时与其他小朋友接触,此时病毒已经潜伏,所以其他小朋友很容易被传染,这也是幼儿园孩童“扎堆”生病的原因。
虽然大多数患儿症状比较轻微,少数患儿病情严重,且病情变化快,随时危及患儿生命,家长注意们格外注意。“如果孩子在家或住院治疗期间出现高热或发热持续3天以上,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反应淡漠、易惊、哭闹不止、肢体抖动、眼球上翻、四肢末端发凉、湿冷等症状之一者,请立即与医务人员联系。”江咏梅说,家长应注意个人卫生,医院做好消毒隔离,出入病房时注意手及衣物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如果感染了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家长也不必太过担心,一般病症要注意做好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一定要注意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针对发热等症状,要对症下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江咏梅说,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