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预防早知道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的病原菌为柯萨奇病毒A组、肠道病毒71型、埃可病毒。主要的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咽峡部疱疹,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少数病例会出现高热、惊厥、心肌炎等并发症。

  流行病学:

  四季均可发病,呈散发或流行,以春夏季为主,幼托机构、学校等场所易聚集流行。发病年龄分布主要为1-6岁,3岁以下临床表现较重,青少年和成人多通过隐性感染获得免疫保护,但也可发病。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性,病程大多4-7天,偶有延至2周的病例。患儿感染后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免疫,但感染不同血清型的病毒仍可导致再次感染发病,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一年可多次发病。

  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潜伏期3-5天,免疫力低下的宝宝更容易发病。

  1.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唾液、飞沫;

  2.粪-口途径传播;

  3.直接接触;

  4.间接接触传播:咽喉分泌物、疱疹液、粪便污染的生活用品;

  5.水源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

有哪些临床表现:

  症状:常突然发热,体温大多为37.5-39℃,偶见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热程大多2~4天,伴咽痛,吞咽时明显,有时伴头痛、恶心呕吐、腹痛等。

  体征:咽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黏膜上出现多个直径2-4mm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1-2天后疱疹破溃形成溃疡,也可出现在下唇内黏膜,不见于齿龈及颊黏膜。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心率、血压变化明显,可进一步发展成手足口病,可能同时累及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需及时就医。

  小朋友们需要如何预防:

  注意呼吸道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及环境密闭的地方,减少病菌浸入。

  注意家庭环境卫生,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换内衣;家长及时清洗、消毒孩子的用品和玩具。

  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每天刷牙,有效的防止病菌的滋生。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选择清淡饮食,多吃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保证营养摄入均衡,不吃辛辣刺激、生冷及甜腻的食物。

  提高机体免疫力,适量的锻炼和足够的休息,可以选择慢跑、跳绳、踢球等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有助于防止病菌的入侵。

  最后给小朋友们教一下七步洗手法,一起洗洗手吧!

  儿科供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shionjewelry-china.com/pzbl/2290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