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慢慢的热了起来,已经有了夏天的感觉。很多家长,尤其是要把宝宝送到幼儿园的家长又开始担心了。每到这个时候,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会高发,由于宝宝的免疫力很低,很容易感染这些病毒性疾病。
在夏季,很多大一点的孩子和成年人也会携带这样的病毒。但由于免疫力相对成熟,就不会感染。所以,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人群是1-7岁的孩子。而且,这两种疾病也非常相似。其临床症状和致病机理也近乎一致。
1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黏膜损害,常见于婴幼儿。症状多表现为起病急,主要是由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由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通过接触传染、粪口传播、呼吸道传染,潜伏期一般为2-7天。
患儿症状表现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于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发病两天内患儿口腔黏膜出现少数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接下来两三天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
2什么是手足口病?
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1~2天内口腔、咽、软腭、颊黏膜、舌、齿龈出现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破溃成小溃疡,由于疼痛,常流涎和拒食。同时手足亦出现皮疹,在手足的背侧面和手指(趾)背侧缘、甲周围、掌跖部,出现数目不定的水疱,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
3两者的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最大的区别,就是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而患手足口病的大多数孩子先是嗓子里有疱疹,后发展到手脚心,少见于长在手脚背,并伴有发烧。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
另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咽峡炎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但是不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也就是说,几乎不会出现重症、发生生命危险。手足口病的少数患儿则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会导致死亡。
4如何预防?
1、本病流行期间(4-6月)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建议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3、婴幼儿的尿布、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和消毒;
4、婴幼儿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洗手;
5、乳铁蛋白
贝抗力乳清蛋白
由于病毒需要粘附在肠道粘膜表面,然后大量繁殖才能使宝宝生病。而乳铁蛋白可以首先与病毒结合,改变其空间构象,导致其无法和肠道粘膜的受体相结合,从而很好的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6、婴幼儿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END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