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新民晚报↑免费订阅
“近期都不要亲吻孩子,新的一轮病毒感染来了,疱疹性咽峡炎,医生警告家人,不要轻吻孩子,孩子抵抗力太低,这次病毒是大人通过亲吻,唾液飞沫传染的……”最近几天,这样一条消息在朋友圈里传播开来,一些家长焦虑起来,亲吻也能令孩子染病?
就此,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今天采访了儿科医生和疾控专家。专家表示,近期上海已进入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就诊患儿增多,但与往年同期差不多。
疱疹性咽峡炎是较为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可通过飞沫、接触等传播。大人亲吻孩子可能传播,但家长在回家后做好个人卫生就能有效避免可能的传播,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
亲吻可能传播做好防范也不怕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李锦康介绍说,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大多表现为急性发热、喉咙痛,早期伴有流涕症状,与普通感冒表现类似,但医生检查时能发现口腔咽峡部黏膜有米粒大小的疱疹或溃疡,手脚和臀部则没有疱疹。
对于发病,疾控专家表示,疱疹性咽峡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通过飞沫、接触等方式可传播。这也就意味着,大人亲吻孩子也可能传播。不过,疾控专家和医生也都指出,家长们不必过分忧虑,回家后家长做好个人卫生,比如换掉外衣裤、洗手、漱口等,就能有效避免可能的传播。
“一般来说,每年冬春季节过后,疱疹性咽峡炎会逐渐呈现增长趋势,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也有部分是学龄儿童。”
病情大多较轻七天内症状逐渐消失医生也特别指出,与手足口病有一定比例会转成重症不同,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为三四天,大多数人在患病七天内症状会逐渐消失,家长不必过于担忧。患儿可服用清热解毒药品,还可以利用超声雾化吸入类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另外,患儿多因咽部疼痛,出现吞咽困难,可多吃些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比如牛奶、米粥、果汁等,还可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疱疹性咽峡炎防治小手册如何得知孩子患的是疱疹性咽峡炎?(1)急性起病,高热、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约2~5日后下降。婴儿可有呕吐及腹泻,体温高时发生惊厥。(2)烦躁、爱哭闹,吞咽不适,不肯吞咽,流涎增多,年长儿可诉咽痛。(3)病初有咽部充血,1~2天后在咽部出现小疱疹,直径1~2毫米。2~3天后小疱疹破溃形成溃疡,周围有红晕、直径约1~3毫米,数量不定,5~6个或更多。口腔部位黏膜和舌部均可发生疱疹及溃疡。溃疡持续约4~10日。(4)一般无并发症。部分病儿疱疹性咽峡炎反复发作。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1)勤洗手,少到公共场所,室内多通风。
(2)加强锻炼,补充营养,适量摄入维生素C,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3)尽量远离感染源,切断感染途径。
对于已经感染的儿童,要尽量减少外出,不要去幼儿园,以免传染给他人。如发现孩子有头痛、休克等症状,医院就诊。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有何区别?
手足口病多见于4岁以下的小儿,特征是:(1)首先出现口腔及咽喉痛,体温不高,一般在39℃以下,持续1~2天。(2)然后,口腔内出现小疱疹及溃疡,在舌、颊黏膜、硬颚处多见,软颚、牙龈及咽部也可发生。同时在手及足部背面及掌面出现数个至数十个斑丘疹,迅速转为小水疱疹。有时见于臂、腿及臀部或躯干。(3)水疱疹2~3天消退,不留疤。(4)可在幼儿园中暴发流行。
(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李若楠/文,沈毓烨综合整理)
更多精彩新闻,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新民晚报移动客户端
新民晚报新媒体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