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典型表现!
口腔粘膜有疱疹;手、足和臀部有斑丘疹、疱疹。这些疱疹最具特征性的是,疱疹周围会有一圈红晕,疱内没什么液体。
此时,宝宝可有发烧、咳嗽、流鼻涕、喉咙痛、胃口变差、各种不舒服等一些“感冒”的症状。
那单单只有这个呢?
图中圈圈内的是疱疹/溃疡。这些疱疹除了上图中这个部位常见之外,还常见于两侧颊黏膜和舌部(见下图)。
疱疹刚开始的时候多是小小的,粟米样灰白色斑丘疹或是红斑状斑疹,之后进展为水疱,水疱周围有一条细细的红斑状晕环(简称“红晕”)
此乃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是什么感染引起的?
手足口病是一种以口腔黏膜疹、手足(也可能在其他部位)的斑疹、斑丘疹和囊泡状皮疹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
国内医学教材中认为,「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病毒感染所致,常发于春夏季节。多突然出现发烧、喉咙痛/咽痛(可能会满嘴痛)、流口水、厌食、呕吐等。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情况如何?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主要发生于1~7岁的小儿,尤其是5岁以下的孩子。每年的4~7月份或夏秋季为发病的高峰期。本病潜伏期约为2~4天。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会有些什么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常突起发烧,热度高低不一,最高可达40℃以上,反复发烧可能会持续2~4天,甚至可能会引起热性惊厥。
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一般紧随发热而至,初起时咽部充血,并出现小小的粟米样灰白色斑丘疹或红斑状斑疹,之后进展为水疱,水疱周围绕有一圈红晕,随后红晕加剧扩大,不久后水疱便迅速破溃,此时会出现口痛,或甚满嘴疼痛而引起食欲下降。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之间有什么关系?
疱疹性咽峡炎可能也就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手足口病,只是手、足、臀部等处没有出现皮疹而已。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是怎么传染的?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传染性都很强,而且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只要携带有相关病毒就可成为传染源,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咽喉分泌物、唾液、打喷嚏喷出的飞沫等)以及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亦可因间接经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水杯、牙杯、衣物、玩具、碗筷、床上用品、桌椅表面、门把手等传播,流行很快。
得了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该怎么办?1、注意隔离
宝宝应呆在家里,尽量不要外出,避免与没有生病的宝宝接触,直至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一周(一般来说,总共就是隔离2周的时间)
多通风(如定期打开门窗等),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
除了生病的宝宝不要串门外,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大人可能会成为这些病毒的传播工具。
2、观察病情
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有新的症状、体征出现或原有症状、体征有无加重或恶化。
定期监测体温:一般每4个小时可以测一次体温,如体温超过38.5℃(腋温),每1~2小时测一次体温。
3、注意护理
口腔内的疱疹,是会很痛的,甚至是会“满嘴痛”的,所以,在饮食上要注意尽量食用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为主,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
在发病的一周内,休息很重要,尽量限制其活动量以防止过度疲劳;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餐后宜用温水漱口。
注意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以避免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
4、注意消毒
家有患病宝宝时,应对家庭彻底进行一次消毒,消毒对象包括:住室地面、墙壁,桌、椅等家具台面,门把手,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
对于可以擦洗或浸泡的玩具、学习用品、某些家具或其他不会浸湿的物品用酒精消毒是无效的,需要用含有效氯mg/L的消毒剂擦拭或浸泡,作用15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冲洗干净;
被污染的地面、墙壁等可用含有效氯mg/L消毒液拖地。
对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桌椅台面、水龙头等物体表面可用含有效氯(溴)mg/L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15分钟,必要时用清水擦拭干净以免腐蚀损坏。
空气消毒采用通风对流方式消毒;如有条件,可以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但只限于光线所能照射到的物体表面。
5、关于预防
关于手足口病的预防,大家牢记15字防病口诀就可以了:“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手足口病患儿接触,保持居家、教室等场所卫生,经常通风换气。
总结一下
无论是疱疹性咽峡炎还是手足口病,传染性都很强,发生重症的毕竟也还是少数,只要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就诊,合理治疗,一般都是会顺利康复的。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建议医院就诊,同时,让幼儿在家休息,等幼儿痊愈后再返园。让我们为了孩子的健康共同努力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