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已过
气温也将渐趋稳定
火辣的夏天离我们越来越近啦
可是随着气温升高
肠道传染病的致病菌生长繁殖活跃
肠道传染病发病也将逐渐增多
五月份重点
细菌性痢疾、食源性疾病、手足口病、水痘、等肠道传染病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预防。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样大便,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等症状,症状严重的可出现高热并伴有感染性休克症状,有时出现脑水肿和呼吸衰竭。
该病常年散发,夏秋多见,主要通过水源、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人群对本病有普遍易感性,幼儿及青壮年发病率较高。随着气温升高,菌痢的发病将会逐步上升。对该病的预防应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树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幼托机构要加强晨检,及时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摄入污染的食品后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潜伏期极短,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外,还可表现为变态过敏反应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严重者可造成死亡。食品生熟不分、操作制作上交叉污染、食用未烧熟煮透食品、腐败变质和污染的熟食制品等是发生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
五月份,市民探亲访友、婚庆、聚餐活动频繁、农村地区家庭办酒增加,如一旦忽视食品卫生易在家庭、聚餐者中发生食源性疾病。无论外出旅游、探亲访友,或举办婚宴时应重视食品卫生,不要食用不卫生、腐败变质、未烧熟煮透的食品,谨防食源性疾病发生。一旦出现类似食源性疾医院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旅游者腹泻
旅游者腹泻因其主要发生在旅游者中而得名,是由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腹泻,大便呈水样,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寒战、头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该病主要通过饮用受到污染的水源或摄入受到污染的食品、乳类、饮料而感染发病。感染对象主要为旅游者,尤其短期旅游者和去卫生设施较差的国家旅游者发病率极高。
因此,在外出旅游、度假的市民在旅游地要特别重视旅行卫生,注意不喝生水、不吃不卫生、变质腐败和无证的食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等个人良好卫生习惯。一旦发生类似旅游者腹泻症状,应及时就诊。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主要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以及被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等感染。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另外还可以接种疫苗(肠道病毒EV71灭活疫苗),可预防由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体温38℃以上)、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和痂疹为特征,常成批出现,呈向心性分布,多见于头部、脸部、胸部、四肢近端等部位。可伴头痛、咽痛等其他症状,部分病例可并发脑炎、肺炎等并发症。水痘感染对象主要为幼托、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水痘传染性强,易通过呼吸道或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形成多例感染发病。集体儿童机构中发生水痘,患儿要隔离治疗,一直隔离到全身水疱完全干燥结痂为止。
预防应注意平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集体单位尤其幼托机构应加强晨检,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做好幼托机构日常隔离消毒;对易感儿童可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免疫预防。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四肢与躯干出现瘀点、瘀斑和颈部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流脑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抢救,常常于24小时内死亡。
根据流脑发病季节特征,早春季节是流脑好发季节。感染以儿童为主,应做好室内通风、保暖和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勤晒衣被;加强户外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婴幼儿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幼托机构加强晨检等预防措施。
流脑多糖体菌苗是预防流脑的一种特异性免疫措施,预防效果十分显著,凡符合接种条件的儿童均应及时接种。对于密切接触过流脑病人者,可采用磺胺类药物预防。一旦发现患者有突发性高热、呕吐、惊厥等症状时,谨防流脑,医院救治。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防治最重要的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从口入”,须做好以下措施:注意饮水卫生,饮用水消毒、安全给水;保持室内外卫生,搞好厨房、食堂与厕所卫生,粪便和垃圾的无害处理;提倡和实行分餐或用公筷、公勺,公用食具应餐餐消毒,经消毒的食具应防止再污染;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与不洁的食品、饮料等;搞好饮食卫生,不吃生冷的海、水产品,各种食品都要烧熟、煮透。
人感染H7N9禽流感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指在禽类中流行的H7N9流感病毒感染人类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该病毒通过呼吸道或者直接密切接触禽类或禽类的排泄物、呼吸道分泌物等由禽类传染病给人,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后,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市民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带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切记要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禽类接触史。应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和用药
目前已有证据提示活禽市场暴露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的危险因素,携带病毒的家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可能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来源。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1.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类、鸟类或其粪便等,尤其是病(死)禽;若曾接触,须尽快洗手。儿童应避免直接接触家禽和野禽。如果发现病(死)禽、畜,不要自行处理,应报告有关部门。
2.不要购买活禽自行宰杀,不接触、不食用病(死)禽、畜肉,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畜及其产品。
3.生禽、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
4.注意饮食卫生,在食品加工、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处理生禽、畜肉的案板、刀具和容器等不能用于熟食;在加工处理生禽、畜肉和蛋类后要彻底洗手。
5.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本病非常重要。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提倡合理膳食、心理平衡;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五月份处于春末初夏交替季节,气温变化较大,因此除注意肠道传染病预防外,仍应注意对普通感冒和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在节假日期间应注意生活有节律,避免疲劳过度,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