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及普通感冒的不同

我国疾控中心也表示:根据既往手足口病流行规律,自3月起,手足口病疫情将逐步上升,进入春夏季流行季节。当宝宝出现口腔部疱疹时,

家长会很着急的,但是,要冷静的对待,因为感冒了,也是会发烧;嘴里也会长红点点,也有可能是口腔溃疡或“疱疹性咽峡炎”,所以还是要分辨清楚的。

一,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

两者的疱疹有什么不同呢?

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疱疹性咽峡炎宝宝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而大多数的手足口病宝宝先是咽喉部有疱疹,后发展到手、脚心,并伴有发热。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

另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柯萨奇病毒是导致疱疹性咽颊炎的主要病原,咽峡炎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但是发生重症的风险低于手足口病。而少数手足口病的宝宝则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病毒性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宝宝因病情发展快,还会导致死亡。

二,疱疹性咽峡炎VS普通感冒: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而延误治疗。那怎么区别呢?

普通感冒:多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病后表现为流鼻涕、鼻子堵塞、咳嗽、疲倦、食欲减退、发热,体温38℃左右。

疱疹性咽峡炎:就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感冒”(即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表现为突然高热,伴严重咽痛、吞咽困难、唾液分泌增多、食欲减退、乏力等。

三,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是由病毒引起的以咽峡部疱疹溃疡和发热为特征的疾病,2~10岁的孩子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婴幼儿。主要是以粪便还有口部(飞沫、唾液等)的接触为传染途径。

其特殊的季节性和年龄特点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1,季节炎热或湿度大,病毒易存活、繁殖,活力强;,

2,婴幼儿自身抵抗力较差,容易感染病毒;,

3,婴幼儿出汗后遇风、空调温度调得过低,从而引发热伤风,也可能染上病毒。

主要发病过程为三个阶段:

1,通常都是高烧(39~40℃),而且不容易退下来,纵使退下来,往往也会在两三个小时后又回升上去;一般会持续3~6天。

2,咽部疱疹多发生于软腭、悬雍垂和舌腭弓等处,开始为红色小丘疹,继而转为小水疱,最后再变成小溃疡。溃疡的痊愈较慢,往往需要4~6天,重者可至两周。

3,由于溃疡会造成疼痛,所以孩子往往拒吃,甚至连唾液也不敢吞咽,于是临床上就会出现厌食、流口水等症状。

四,家庭护理方法:

1,合理饮食:吃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食用过热、过酸、过辣的食品,以免刺激口腔黏膜,多补充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2,多通风,多饮水:对高热宝宝,保持周围环境通风和安静有助其散热和降低代谢率,多饮水有利于出汗而散热。先行物理降温(如洗温水澡等),若效果欠佳,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退热药。

若宝宝吞咽不适、不肯进食,可给予补充液体,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口腔护理:因宝宝口腔黏膜、舌部发生疱疹或溃疡,会造成吞咽疼痛,影响饮食,所以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舒适护理尤其重要。

每天用淡盐水给宝宝漱口几次,另外,也可口服维生素B促进溃疡愈合。宝宝用过的餐具一定要沸水消毒,以防发生口腔感染。

4,观察宝宝情况:随时测量宝宝体温,年龄较小的宝宝只会以哭闹表示自己很不爽,爸爸妈妈要留心观察其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宝宝的不适,及早就诊。

总之:不论是疱疹性咽峡炎还是手足口病,后期都会出现口腔内疱疹破溃阶段。此阶段意味病情得以控制,正在康复,但是宝宝的反应最为强烈,因为进食喝水极为困难。

此时,爸爸妈妈应该有充分耐心,尽可能鼓励他们进食凉的流食,避免味道刺激,少量多次,度过“最艰难”时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shionjewelry-china.com/pzyya/2297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