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忽冷忽热,而且又马上面临梅雨季节,发热性疾病明显增多,疱疹性咽峡炎及手足口病也多了起来,由于反复高烧不退、宝宝拒食,家长们往往非常焦虑,但是,担心归担心,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都不用慌,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如何面对疱疹性咽峡炎及手足口病这两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和手足口病一样,疱疹性咽峡炎也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引起的,以发热、咽红、咽痛、上腭粘膜水疱为主要症状的婴幼儿期常见传染性疾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区别
虽然同属于肠道病毒感染,临床表现类似,传播途径和传染性都极强,但是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手足口病有典型的散发在手掌、足底和肛周的粟粒样斑丘疹,而疱疹性咽峡炎一般只出现在咽部,当手心、足底、肛周出现皮疹时,考虑手足口病。此外,相对于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症状更轻,出现脑炎的可能性小,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更小。如果持续高热、出现呕吐、头痛、精神萎靡等症状,要尽快就医。
↑手足口
↑疱疹性咽峡炎
我们如何预防?
1.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饮食习惯。饭前便后及外出后要及时用肥皂水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2.做好室内外的卫生清洁工作。室内勤通风换气、洗晒衣物;避免带孩子去大量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3.每天幼儿的玩具、生活用品和个人用品要及时清洗、消毒。
4.加强幼儿免疫力。注意食谱的合理性,注重营养搭配;多带孩子出去运动、晒晒太阳;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
5.把好每日晨检关。晨检中要仔细检查幼儿的身体情况,询问幼儿有无难受。若发现可疑幼儿及时隔离并就医。
6.保健医生通过上健康教育课对幼儿讲述预防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方法及护理要点。
7.加强宣传力度,各园区通过家园联系栏、宣传窗、电视屏幕滚动等方式对家长幼儿及社会进行宣传。
保健医生把好每天晨检关
幼儿使用六步法正确洗手
保育员每天仔细进行桌面等物品的消毒
保健医生正在给幼儿上如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课
通过宣传窗对幼儿家长及社会宣传保健知识告家长书
对抗病毒,四条“红线”要守住
红线一:宝宝发烧超过三天,需及时就诊
多数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属于自限性疾病,症状较轻的孩子一般7-10天左右痊愈,请家长们保持冷静别惊慌。
红线二:别凑热闹,少去人多的地方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触传染,所以,体弱的孩子要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并做到居室勤通风。
红线三:外出回家及时洗手,家长不要忽视
外出回家要及时洗手,许多家长对孩子们都是这样要求并且执行的,对自己就难免松懈,这同样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隐患。成人接触了手足口病毒同样可能感染此病,由于成人抵抗力强等原因,没有出现手足口病的相关症状,但是已经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了。虽然没有相关症状,但体内已经携带了该病毒并且也会向外排毒,传染给孩子。所以,家长也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换洗衣服、晒被褥。
红线四:不要乱用抗生素,有的家长说用抗生素去预防,这是不科学的
因为抗生素是杀菌和消炎的作用,却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如果家长给孩子乱用抗生素,还会导致菌群混乱,无形中会延长病程,加重病痛。所以发现疑似症状,请不要坚持来上幼儿园,避免疾病进一步传染,应及时护理或前往就医,一旦确诊请在第一时间告知班级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