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您会鉴别吗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这对表兄弟在症状和传播途径上极为相似,但又有所不同,一起来看一下吧。

手足口病的危害和影响比较大,是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疱疹性咽峡炎未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

临床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常表现为急剧发热,偶见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热程大都2~4天。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诉咽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婴幼儿则表现为流涎、拒食、烦躁不安。有时伴头痛、腹痛或肌痛。

手足口病患儿多有发热,一般是中低热,体温不高于38.3℃,发热1~2天就恢复正常。多出现疲倦,食欲不振,流涎,少数可有流涕、咳嗽。咽痛症状比较轻,甚至有的孩子没有咽痛症状。

疹子部位

疱疹性咽峡炎出疹部位为咽部:主要表现为咽部充血,口腔黏膜出现数个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柱,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也可见。

手足口病口腔黏膜出疹表现主要是出现散在粟粒大小的疱疹或溃疡,多位于舌、颊黏膜及硬腭等处,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此外,手足口病还会在手部,足部,臀部等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疱疹。

病原体

这两种疾病都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的,两者有所重叠。不同病原体之间无交叉保护作用,故可能会发生反复感染发病的情况。

传播途径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相同,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具、床上用品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易感人群

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预防措施

因手足口疱疹性咽颊炎都是通过粪-口-呼吸道传染,且都是因肠道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传染病,所以预防方法也相似。

(1)接种疫苗

年我们国家就研发上市了EV71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用于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

接种EV71疫苗的适龄儿童为6月龄-5岁,建议尽早接种,低龄儿童尽量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两次接种,间隔一个月),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

Tips:打了EV71疫苗就不会得手足口病了吧?

答案:不一定!

接种EV71疫苗,可以预防部分普通的手足口病和绝大多数重症手足口病。宝宝接种后,得手足口病的几率会下降,即使仍不幸得了手足口病,也会减轻相应症状。

(2)加强防御

除接种疫苗之外,防护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成人是手足口病病毒的隐性感染者,通常成人被病毒感染后,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强或曾被感染过,因此不会发病或者只出现类似感冒、口腔溃疡等较轻的症状。

但成人在和宝宝的密切接触中却可能把病毒传染给宝宝,因此成人在接触宝宝前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洗干净手之后再去抱宝宝。

另外,家长们也应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shionjewelry-china.com/pzyya/2005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