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足口病,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手足口病是儿科临床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那么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及传播途径是什么?家长又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今天由郑大三附院儿童康复科十病区主任蔡志军给大家讲讲关于手足口病的那些事。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特别是3岁以下儿童易合并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致死亡。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但由于不同病原型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小于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该病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高发。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及临床表现

引发手足口病的主要肠道病毒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患儿感染后潜伏期约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患儿常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不痒、不痛、不结痂、不结疤。重疹患儿可伴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少数病例,特别是EV71感染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患儿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主要预防控制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医院就诊;

(6)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手足口病并不可怕,多数患儿病情较轻,口服药物即可治愈,病程一般需一周左右。但如果患儿出现精神差、不愿活动、呕吐、头痛、抽搐等症状,医院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文:儿童康复科一病区席珍珠

编审:尚睿

郑大三附院(省妇幼)







































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的症状有那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shionjewelry-china.com/pzyya/175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