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儿科门诊都是人满为患,挤满了忧愁的父母和生病的孩子。据医生介绍,目前正处于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不少宝宝都备受此病的折磨。那么,这两种儿童疾病是如何引发的?该如何预防?本文将细细为你介绍。
1.什么是疱疹性咽颊炎,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毒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与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分如下图所示:
2.疾病症状
普通手足口病基本的症状为手、足、口腔黏膜和唇内出现疱疹。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候也会在膝、肘部等都会出现。同时生手足口病的宝宝还会伴随烦躁、咳嗽、头痛、流鼻涕、哭闹、流口水、厌食等症状。大多数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伴随发热持续1~2天,发烧的体温大约在38℃左右,并且出现丘疹或疱疹。
疱疹性咽颊炎常急剧发热,高热、咽痛、烦躁不安、流涎、厌食、吞咽困难,严重者精神萎靡和惊厥等。热程大都2~4天。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诉咽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婴幼儿则表现为流涎、拒食、烦躁不安。典型症状出现在咽部。表现为咽部充血,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数个小的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
3.护理要点
这两种疾病都是自愈性疾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是家庭护理很重要,发烧超过38.5℃吃退烧药,一般需要两三天,患儿的体温会慢慢降下来,一两周病就会痊愈。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清淡
宝宝口腔内红肿,有破损面,刺激性和偏硬的食物都会加重症状,宝宝会非常难受,建议家长饮食要清淡,尽量以稀粥和营养汤的方式来给宝宝补充能量。有的宝宝症状严重,甚至拒绝进食,家长也不用太担心,患病期间消化能力降低,宝宝食欲也降低,少吃点或者不吃也没关系。过了严重期就好了。
2)可以多喝水
病毒性的疾病一定要多喝温水,虽然很多人不喜欢喝水,但水确实能帮助人体排毒。家长耐心协同宝宝多喝水吧。任何疾病都有一个病程,需要身体一点点建立抵抗力,一点点恢复。同时也可以预防高温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