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了,又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节。
在幼儿园,最近每天早上都要检查孩子的口腔、和手掌,入园都要查体温,一发现有发热、或者有疹子都会立即劝孩子不要入园,去医院检查确认没问题后才可以上课。
看这严肃劲儿,让荣妈想起当初“非典”期间的阵势。其实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并没有那么玄乎和可怕,但传染性却极高,染上了也很烦人。又因为这两个病症状很相似,有时很难分辨,而当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今天荣妈就用所学的给大家八一八,这两个每年都来的“小强”,有什么相似和不同。
病源
相同: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一样,都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而且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
不同:
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A16(轻型或普通型的手足口病多由柯萨奇引起,约占到总发病的95%)引起,少量的由肠道病毒EV71引起(危重型的手足口病都是由此病毒引发。)
而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A型引起,包括A1-6,,22等亚型,EV71也可以引起疱疹性咽峡炎,但比较少。
症状
相同:
初期有发烧;喉咙痛,咽部会有疱疹;头痛;呕吐。
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
重的起病急,高热,体温可达39-40℃,发热2-5天,甚至更长,孩子烦躁哭闹明显,可能有呕吐或腹泻;轻的有1-2天的轻度发热;疱疹局限于咽喉部,以咽后壁,扁桃体,软腭为主;咽部肿痛,疱疹和溃疡同时发生,无法进食进水,孩子特别难受;小孩子发烧更厉害,大孩子头痛背痛的症状更明显。
手足口病:
发热不高,1-2天;手足口病的疱疹除了出现在口咽部,还可以出现在手、足、屁股、腹股沟区,只有出现了这些部位的疱疹,才可以基本确认是手足口病;极少数孩子可能会引起心肌炎、肺炎、脑炎等并发症,病情发展快,甚至可能导致死亡,所以家长朋友们一当发现孩子有以上症状,应马上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提醒:5岁以下孩子为高发人群手足口病高发于5岁以下,尤其是3岁左右的婴幼儿,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婴幼儿的个人卫生,注意观察孩子的健康情况,做好预防措施。另外要指出的是,手足口病虽然容易侵袭婴幼儿,但并不代表成年人完全没有患病几率。像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慢性病患者(如结核病患者、肾病、肿瘤病人)等也有可能患上手足口病。
家长发现孩子有发热情况后,可以在家检查一下孩子的喉咙是否有疱疹:
自检小窍门:
可以等孩子睡着之后,将孩子抱在怀里,让孩子的脖子枕住一侧胳膊,尽量让孩子头部向后仰,仰到一定程度嘴巴就会自动张开。另一只手手持棉签,用棉签轻轻抵住舌根,另外一个家长配合打光,如果咽部有充血、红肿或是疱疹、溃疡,都能一目了然,基本可以确认是疱疹性咽峡炎。如果手、脚、腹股沟、臀部也有了疱疹,就是手足口病无疑了。
治疗
目前没有针对肠道病毒的抗病毒药物。这两种病和感冒一样,都是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不会超过一周,就可以自愈,所以平常要注意加强宝宝自身的抵抗力。
退烧:体温超过39度,孩子明显不舒服的时候可以吃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退烧,这些药物同时也有止痛的效果,同时可以缓解喉咙痛、头痛背痛。
饮食:为减轻对咽喉部的刺激,尽量给孩子吃清淡的,不需要怎么咀嚼的食物。
观察:其实家长能做的,除了给孩子补充水分和清淡的饮食,剩下的就是等待自愈。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出现脑炎导致死亡的情况很少见,但也有发生的可能性,所以还是要保持警惕,如果宝宝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医院就诊:
1.持续高烧不退;2.频繁呕吐;3.四肢抖动、瘫痪或者抽搐;4.白天过度睡眠、容易惊醒、烦躁不安;5.呼吸困难。
如何预防?
肠道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也可以通过咳嗽、喷嚏的飞沫传播,在发病前的潜伏期到患病后的几周之内,都会有传染性,以感染后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所以在群居的幼儿园、学校很容易引起爆发流行。
所以我们要注意:
1、平时就注意孩子的营养,保证充足睡眠,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2、在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家里勤通风。3、每天检查孩子的皮肤,主要是观察手心、脚心以及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4、一旦怀疑或者确诊感染,要及时找医生处理和治疗,密切观察病情,不能忽视导致病情延误。
卫生部有一个五句真经: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疫苗:
但值得庆幸的是,年12月,国内批准上市了EV71病毒的疫苗,保护率可达97%以上,我们可以通过打疫苗来预防。
但这个疫苗严格来说并不是“手足口病疫苗”,而是EV71病毒疫苗,只针对由EV71病毒引发的手足口病或者疱疹性咽峡炎。
打了EV71疫苗,并不等于不会得手足口病了,因为还有柯萨奇病毒导致的呢(统计中柯萨奇导致的手足口占91%)。
但这个疫苗会降低一部分手足口病的风险,而且出现重症、死亡的风险也会大大的降低(前面说过EV71病毒导致发病的基本都是重症)。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年间,实验室确诊的手足口病病例中,74%的重症病例和93%的死亡病例是由EV71引起的。
而且EV71除了会导致手足口病,还可能导致疱疹性咽峡炎以及非特异性的发烧,所以打了这个疫苗也可以降低孩子发烧、得疱疹性咽峡炎的风险。
免疫:
非永久性手足口病并不能使人获得对该病的永久免疫,它是可以重复发病的。这是因为对于手足口病的致病病毒,机体产生的抗体并不足以抵抗下次病毒的侵袭,这也是现在尚无专门针对手足口病疫苗的原因。所以对于此病,大家一定要注意预防
鉴别:
湿疹、水痘 手足口病与湿疹、水痘的症状表现是存在差别的。湿疹很少有发烧的情况,而且皮疹仅限于颜面、手背等局部,很少见于手脚心;而水痘虽然也表现为疱疹,但水痘多为全身性的,多见于躯干部位,且容易溃破,可结痂。
荣妈的叨唠:
关于疫苗:很多妈妈们疑惑到底打不打手足口疫苗。其实这个EV71疫苗,虽说打了不一定就不得手足口病,但还是值得一打,因为可以防范凶险的EV71病毒。尤其孩子6个月-5岁,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年龄。
但已经得过手足口病的呢?是不是就不用打?也不是。因为只有确认得过的手足口病是由EV71病毒引起的,就不用再打。但一般得了手足口,医院在治疗时也不会给你化验到底是哪种病毒引起的。所以要不要再打,家长朋友可以自行斟酌。不过孩子过了5岁就有了较强的抵抗力,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再有这两种病的发生了,妈妈们不用过分担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