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幼儿常见传染病,感染5岁以下幼儿为主,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咽峡等部位出疹。
怎么感染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
直接接触:是主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等引起感染。
分泌物: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饮食: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感染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后有
哪些表现?
普通病例:多有发热,食欲不振,流涎,少数可有流涕、咳嗽,口腔内可见散发性的疱疹或溃疡,多位于舌体、颊黏膜或硬腭等处,可伴有疼痛,手足和臀部可有斑丘疹和疱疹,多数1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重症病例:具有以下症状时,家长需要警惕重症病例可能高热不退,体温持续在39℃甚至以上;出现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如精神萎靡,嗜睡,头痛,反复呕吐,易惊及肢体抖动或惊厥等表现。
如何做好预防护理?
一、预防
1、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洗手液洗手,在接触幼儿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及粪便后要洗手。
2、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4、避免与患儿接触。
二、护理
1、应食用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温凉食物,如粥,烂面条等,建议少食多餐。
2、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均有可能出现疱疹,应剪短患儿指甲,勿抓挠皮疹,避免破溃,引发感染。
3、发热时,做好物理降温。
4、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三.幼儿园预防传染病的处理
1、幼儿园每日严格执行晨午检及全日观察。
2、做好班级环境清洁消毒,按时通风换气。
3、做好缺勤幼儿跟踪记录。
4、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按时锻炼,增强体质。
5、严格把控患病幼儿的隔离时间,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症状消失痊愈后一周,经园医查验后方可入园复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