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主要由肠病毒当中的柯萨奇病毒A组感染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人类是肠病毒已知的唯一宿主,广泛分布于全球范围内,多见于3-10岁儿童。不同于同属的脊髓灰质炎病毒致病引起的巨大危害,A组柯萨奇病毒感染相对较轻,预后良好。大多数病例发病后3-4天症状消失,如有溃疡可持续约1周左右,症状消失后一般无并发症。少数病例严重时可并发皮疹、无菌性脑膜炎、系统性肠病毒感染所致的其他严重并发症等。
什么是疱疹性咽炎?准确地说,应该叫疱疹性咽峡炎,它是由于人体被肠病毒感染而致病,具有传染性,夏季好发,主要经由粪口途径传播,卫生条件至关重要。
肠病毒是病毒的一大类属,因其通常感染消化道可通过大便排出感染人类和低等动物而得名。
人类肠病毒包括臭名昭著的脊髓灰质炎病毒,还有柯萨奇病毒A和B两组,以及埃可病毒、肠病毒。其中,A组柯萨奇病毒(A1-A6,A8,A10,A22)是导致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病毒,其他如柯萨奇病毒B1,埃可病毒16、25。另有散发病例中分离出柯萨奇病毒A7、A9、A16,B2-B5,埃可病毒6、9、11、17,副埃可病毒1等。
疱疹性咽峡炎有哪些症状表现?1、黏膜疹:咽后壁出现水疱性黏膜疹,开始为丘疹,逐渐发展成水疱,24小时内破溃形成溃疡面,逐渐扩大,但较为浅表,中等疼痛。
2、发热:突发性发热,多高热,体温在38-41℃。尤其在年幼儿热度常更高,导致热性惊厥。
3、疼痛:常伴有咽喉疼痛、吞咽疼痛,较大儿童常诉有头痛、肌痛。
几乎所有的肠道病毒都能引起斑丘疹病变,幼儿多以皮肤黏膜损害为主,较大儿童和成人可能更多发生无菌性脑膜炎。肠病毒感染出现皮肤黏膜损害是系统性病毒感染的表现,而非局部感染所致,这也是为什么感染后经历3到10天潜伏期的原因。发病后症状约3到4天消失,溃疡可持续一周左右,多无并发症。
如何防治?由于疱疹性咽峡炎属于病毒性疾病,病程中的皮疹和黏膜疹不需特别治疗,呈现自限性。因于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对于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应当积极干预治疗。
因此,本病的预防和早期及时发现、护理至关重要。
防护措施包括:
1、注意日常生活卫生,养成勤洗手,尤其饭前便后;
2、避免不洁食物,不喝生水;
3、避免接触污水尤其是城市下水道的污垢脏污,特别是暴雨过后;
4、夏季疾病高发,避免接触密集人群交叉传播。
往期精彩回顾惠阳:为爱行走,志愿同行
博心公益惠阳分组第一期探访活动
博心公益,让爱传递下去
点击“阅读原文”有所有博心公益往期活动文章,了解博心,点击即可!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