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医大一院疼痛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预防与

急性带状疱疹(AHZ)是潜伏于感觉神经节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遇机体抵抗力低下时病毒被再度激活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簇集样疱疹及疱疹性神经痛。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的严重并发症。是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定义为急性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神经痛持续一个月及以上时。其临床特点:疼痛剧烈,自发痛、触诱发痛并存,病程绵长,治疗困难。

发病率

AHZ发病率为每年3.14~4.7‰,50岁以上超过14.2‰,高龄者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高、程度重、病程长、治疗困难。据统计报道,PHN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50-59、60-69、70-79岁的AHZ患者PHN发病率分别为49%、65%和74%;

PHN发病与神经损伤后外周神经及中枢神经系统敏化相关。外周敏化是外周神经细胞兴奋性增高,发生异常放电。而中枢敏华的机制有如下方面参与:突触前初级感觉传入末梢释放的谷氨酸增多;突触后投射神经元兴奋性的增强;投射神经元胞膜NMDA和AMPA受体超表达,突触可塑性变化(LTP);中间神经元通路的作用减弱(LTD);脊髓上结构的下行纤维功能的改变;发芽(sprout)现象等。

因此,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重在预防。

相关研究

过去有关幻肢痛方面的研究证明,只有在神经损伤后最初的3d到5d天阻断神经的电活动才可以避免病理性疼痛的出现。如在病理性疼痛已完全建立后再进行这种神经阻断则不会产生相同的效果;并且神经阻断的时程同样重要,短于3天的神经阻断效果明显降低。因此要对AHZ患者尽早进行神经阻滞治疗。

年国外研究已经证明,应用水痘-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能明显降低老年人带状疱疹及疱疹后遗疼痛的发病率,降低PHN发病率66.5%(p0.),减低HZ发病率51.3%(p0.)。可以看出仍然存在免疫遗漏。而对于已经患带状疱疹的患者如何降低炮正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呢?这正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根据我国的国情,采取防治结合,在带疱急性期更有效的进行治疗,尽早完全缓解神经痛,就可以有效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但是即使AHZ期间规范管理治疗,常规神经阻滞,高龄患者带状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仍然居高不下。

年依托山西省科技攻关课题“干扰素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我们团队进行了这方面的积极探索。结果表明:高龄患者带状疱疹急性期应用干扰素行背根神经节阻滞可以有效缓解疱疹相关性神经痛,缩短病程;并且显著降低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10%(常规神经阻滞比较PHN发生率30%)。获得科研成果国内领先。

年至今,我们团队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和后遗神经痛预防、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总结如下:1、早期全方位积极有效干预,包括干扰素椎旁神经阻滞,疼痛顽固者行脉冲射频调控等微创治疗;2、持续不间断的有效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加巴喷丁、普瑞巴林,镇痛药物;微创介入治疗,脉冲调控,脊髓电刺激,选择性感觉神经毁损等;3、三氧自血绿色疗法:营养神经,抗炎,镇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防可治,必须在带状疱疹急性期进行有效的神经阻滞治疗,才可以取得比较明显效果。

我们的治疗技术

1、选择性神经阻滞疗法,对于各类神经痛,如:颈源性头痛、肩背痛、带状疱疹性后神经痛等疗效确切。

2、脉冲射频疗法:针对神经阻滞有效但不持久的各类神经痛,例如:三叉神经痛、急性腰椎小关节后支痛、顽固性带状疱疹性后神经痛,还有颈、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残端痛、幻肢痛等。

3、低温等离子消融术:针对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盘内减压效果确切。

4、关节镜技术、C-臂引导下椎间孔镜技术,对于腰椎间盘的较大突出术后立竿见影,非常令人满意。

5、臭氧注射技术及自体血回输疗法和富含血小板血浆(PRP)疗法治疗各类肩、膝关节疼痛效果确切。

6、植入式吗啡泵技术,治疗癌性疼痛及难治性疼痛。7、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肌肉软组织疼痛,例如:腰肌劳损、颈肩痛等。

我们的特色

可视———影像学和电生理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即在超声、X线透视或CT引导下进行。

安全———可视下的选择性毁损或神经阻滞,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或解除对神经的压迫。

微创———经皮穿刺治疗。

局麻———患者保持清醒状态。

术后———第二日即可恢复。

我们的团队

山医大一院疼痛科年开设疼痛门诊,年正式成立,现有医护人员11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1人,护士2人,其中硕导3人,博士1人,研究生7人。年6月我山大一院疼痛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院疼痛专科医联体的山西地区首个协作单位,将从多方面推动着山西疼痛科建设。

薛朝霞,女,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院疼痛科主任,脊椎相关慢性疼痛多学科诊疗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保健研究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会长,山西省医学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麻醉分会常委,《实用疼痛学杂志》编委。从事临床麻醉工作及疼痛诊疗工作三十年余年,主持及参加山医大一院肝、肾、心脏移植工作,倡导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并进行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擅长应用微创介入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疼痛,如慢性腰腿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痛和癌性疼痛等;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预防方面有突破性进展。主持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著作2部。

医学链接:

安建雄博士继治愈头面部带状疱疹后又创新治愈一例眼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

科普三氧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长按







































云南白癜风权威医院
杭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shionjewelry-china.com/pzyx/342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