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不松懈护航幼儿健康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日渐转暖的天气,给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温床”。加之春季气温不定,冷热交替,乍暖还寒时,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为保障幼儿的健康安全,请家长们在常态化防疫的前提下,做好儿童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引导孩子科学、有效地防控各种传染病。
防疫不放松
全国疫情尚未结束,还望各位家长积极配合,不要放松!
1.健康监测
坚持每天入园前给孩子测量体温并观察孩子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体温≥37.3℃),或其他症状如:咳嗽、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及时报告给教师,不隐瞒、谎报病情,不带病上学。
2.安全防护
家长及幼儿做好防护,不扎堆、不聚集,科学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口、鼻等部位。
常见春季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
以飞沫传播为主,其次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此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
好发人群:
流行性感冒在人群中普遍易感,尤其好发于小儿、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免疫力低下者。
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一般持续2-3天。
2.全身中毒症状重,如乏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
3.常有咽痛,而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
4.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表现。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是传染性很高,通过呼吸道传播。
传播途径:
患者在呼吸、咳嗽或打喷嚏时,会将含有麻疹病毒的分泌物排出体外,暴露于空气中,没有接受过麻疹疫苗注射的人接触到这些空气中的病毒,就有机会得麻疹。
典型症状:
1.麻疹患者有咳嗽、流鼻涕、畏光、眼结膜红肿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发热时间长,在潜伏期有轻度体温上升,前驱期多为中度以上的发热,出疹期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恢复期体温逐渐下降。
3.在发疹前1~2天出现,是直径约1.0mm的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整个颊黏膜和唇部黏膜上均可见,黏膜疹在皮疹出现后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4.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顺序为耳后、颈部、面部、躯干、上肢、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水肿变形,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也有出现淤点的患者。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多见于儿童,经飞沫或接触传染,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传播。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和空气飞沫传播,其次为生活接触,处于潜伏期的供血者可通过输血传播,孕妇患病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典型症状:
典型水痘的临床症状可分为两期,即前驱期、出疹期。前驱期多表现为出疹前1~2日,年长儿童及成人先有发热、头痛、咽痛等前驱症状,此后1~2日即进入出疹期。不典型水痘临床较少见,不同类型的水痘症状多有不同。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病因是感染腮腺炎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人群对该病毒普遍易感。该病好发于儿童、免疫力低下者、未接种疫苗者等。
传播途径:
1.腮腺炎病毒可飞沫经呼吸道进行传播。
2.与患有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密切接触,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可传播。
3.若女性在孕早期感染腮腺炎病毒,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胚胎,导致胎儿出现畸形。
典型症状:
1.腮腺肿胀最具特征,一侧先肿胀,但也有两侧同时肿胀者。
2.腮腺触之有疼痛,张口咀嚼或食用酸味食品时胀痛加重。
3.起病较急,可有发热,体温38~40℃不等,伴畏寒、头痛和全身不适。局部皮肤紧张,有时表面灼热感,但多不红。
4.腮腺炎潜伏期为12~25天,平均18天。起病前1-2日内可有非特异性前驱期症状,包括低热、食欲不振、乏力、头痛、肌肉酸痛、咽炎等。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
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
典型症状:
1.多数患儿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痛、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
2.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3.皮疹不痛、不痒、不结痂,消退后不留痕迹。
4.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
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偶尔可经被污染的玩具,生活用具,饮料及食物而传播。亦可经破损皮肤或产道而传播,被称为"外科型猩红热"或"产科型猩红热"。
典型症状:
1.大多数患儿起病急,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畏寒,同时伴咽痛、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
2.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
3.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类似鸡皮疙瘩,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这种现象叫“贫血性皮肤划痕”。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传染性强,吃了、喝了或接触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水和用具都可能被传染。
1.教育孩子做好:
勤洗手:饭前便后一定洗净双手。
喝开水:喝温的或凉的开水,不要喝生水。
远离呕吐物:如果同学呕吐,应第一时间远离呕吐物及污染物,不要围观。
2.家庭要做好:
勤通风:居室每天至少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
煮熟煮透:食物必须煮熟煮透,即食蔬菜彻底洗干净。
及时就医:如孩子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温馨提示
1.勤洗手
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
2.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保持家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经常打扫室内,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
3.天气变化多端,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春季幼儿衣服的增减要适当,并且及时根据天气状况调整。注意孩子运动后出汗较多容易着凉现象。
4.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避免接触感染患者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平时要佩戴口罩。
5.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6.出现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一旦出现孩子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让他在家休息。在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员。如症状较重,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7.及时接种相关疫苗
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及时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