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朋友聊天,她说孩子夜里发烧高达40度,吃了退烧药也总反复,嘴里还一嘴泡,去医院检查,果然是担心的疱疹性咽峡炎找上门了。
说到疱疹性咽峡炎,相信不少妈妈提到它都头大,一想到宝宝因它遭罪就心疼。
现如今正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袋鼠麻麻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些相关知识,希望宝宝能远离它带来的困扰。
一、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夏季,是肠道病毒比较活跃的季节;而每年的4~7月份,也是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
疱疹性咽峡炎一般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A型(CV-A)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初期看起来很像感冒,主要症状是突发高烧,通常先发热1~3天左右,然后咽峡部出现小丘疹。
蓝色区域在患疱疹性咽峡炎时会出现黏膜疹
▼
小丘疹一般在1天内转为1~2mm小水疱,周围有红斑状晕环,这时基本不疼;大概一两天后,水疱破裂,变为浅灰白色的溃疡,孩子会觉得有疼痛感,并且拒食。
一般随着机体免疫对病毒的清除,溃疡愈合,咽痛会慢慢减轻并在1周内消失。
二、疱疹性咽峡炎找上门,如何应对?疱疹性咽峡炎属于自限性疾病,自己就能痊愈,目前没有特效药,一般都是对症用药、护理。
比如宝宝发热超过38.5°C,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进行退热;咽部疼痛,可以给孩子准备低温的液体或流质食物(如牛奶、米粥、面汤等),并鼓励宝宝多喝凉开水。
注意,千万不要滥用抗生素,因为导致疱疹性咽峡炎的是病毒,而抗生素能对付的只是细菌。
虽说疱疹性咽峡炎可自愈,但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就医:
发热持续24小时以上,精神不佳、嗜睡;
疱疹近一周没有减轻的迹象;
出现呕吐、抽搐、呼吸困难、脱水等症状。
三、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口腔溃疡、鹅口疮怎么区分?有的妈妈问: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很像,怎么区分?
其实区别很简单: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只出现在口腔,而手足口病的疱疹在手、足、口甚至臀部都可能出现。
疱疹性咽峡炎往往来得更凶猛,家长比较容易慌;但从并发症来说,手足口病要更危险,可能会引起脑膜炎、脑炎、肺水肿等,甚至危及生命。
说到口腔溃疡,通常在唇、颊或舌根等部位比较常见,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呈现中央凹陷,周围的黏膜红且微微肿起。
维生素缺乏、不小心咬到嘴唇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口腔溃疡的出现,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一周左右就会恢复。
而鹅口疮,为“白念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它能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通常附着在孩子的舌头、上颚、颊黏膜或嘴唇等部位。
鹅口疮和宝宝口腔内的奶渍很像,但奶渍易擦除,而鹅口疮不易。如果怀疑宝宝得了鹅口疮,需要由专业医生诊断处理。
袋鼠麻麻有话说:
想要孩子远离疱疹性咽峡炎,做好预防还是关键: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哦~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授权声明: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
宝宝洗澡有讲究,这6种情况天再热也别洗!
痱子、尿布疹、淹脖子……夏季最常见皮肤问题要这样防治,宝宝少受罪!
蚊子咬瘫8岁娃?夏季需打好防蚊保卫战,但含有这4种成分的产品不要用!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