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国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10/5446748.html
在昨晚文章的留言区,我看到不少朋友关心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知识(见上图)。
根据流行病学的统计数据,疱疹性咽峡炎通常在夏季高发,集中爆发在5-7月常见。
不过,这不是绝对的,冬季也可能发生爆发病例。
那“疱疹性咽峡炎”到底是什么?该如何科学预防与护理呢?
我在《冀连梅儿童安全用药手册》里写过,并把预防和护理要点汇总到了下表中,现节选过来分享给大家。
分类
解读
病因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与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多数重叠,但不完全一致。
得过手足口病,仍有可能得疱疹性咽峡炎,反之也一样。
典型症状
突发高热(38.9~40℃),咽部见小红点,随后成小水疱,最后破溃成溃疡。病程
多数可自愈,约2~4日退热,5~7日口腔疹子消退。
预防和护理
阿糖腺苷、抗病毒口服液及各种抗病毒喷剂对疱疹性咽峡炎都没有明确的疗效;给宝宝吃易吞咽的食物。避免酸的、烫的食物,以免加重溃疡疼痛;
发烧或疼痛时,可以对症使用退烧药或;
用含氯的消毒液(如84消毒液)对孩子接触过的物品消毒;
注意手卫生,勤洗手,不亲吻宝宝的手和口;
为孩子提供独立的水杯和餐具,让孩子多喝水;
隔离2周后再送去学校。
和
傻傻分不清?
说到疱疹性咽峡炎,大家就不可避免地想到手足口病,因为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差不多是由相同种类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相似度很高,很像孪生姐妹。
很多时候家长以为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到医院检查后,却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
不过,这两种病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区别的。
小贴士:得过一次疱疹性咽峡炎,还可能再得!
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导致疱疹性咽峡炎。
因为病毒种类比较多,各种病毒间,甚至同种病毒不同血清型间缺乏有效的交叉保护,因此,得过一次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有可能因感染不同种类病毒(或不同的血清型)而导致多次发病。
所以,即使得过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也还是要预防这种疾病。
PS:尚未购买《冀连梅儿童安全用药手册》的朋友,可以识别下方小程序码,使用冀连梅粉丝专享的当当图书优惠码YH3CKN购买,结算金额满减30元,顺手还可以给宝宝买一些童书。有效期:12月6日至12月12日(仅限当当自营图书,且每个账户仅限使用一次)。数量有限,先到先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