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权(河南省长垣县苗寨镇梁寨村卫生室主治医师):
我在行医中摸索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
在基层,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五花八门,疗效也有快有慢。西医有西医的用药经验,中医有中医的经验用方。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我也一直在摸索更好的治疗方法。
初出茅庐用原方
在我刚毕业实习参加工作的时候,从老一辈的医生那里取得一些治疗带状疱疹的方子。经过应用,效果觉得还是不错的。其中就有这样一个病例:
24岁女性患者,因“红色丘疹在腰间呈带状分布且疼痛剧烈”前来就诊。我用别人用过的原方为她进行输液治疗,用药方案是林可霉素注射液1.8g、病毒唑注射液mg、地塞米松注射液5mg,加入ml生理盐水中静滴,每天1次。经过3天的治疗,患者的疼痛逐渐消失,皮疹也不再发展,而且有萎缩结痂的现象,疗效可以说是令人满意的。
医院用秘方
在我们相邻乡镇有这么医院,对于治疗带状疱疹有着独特的方法。于是我们这边一些患病的村民也会到那里就诊医治,然后拿回来一些针剂,找我给他们打针。我一看,针瓶上字迹被人为涂抹得模糊不堪,根本无法辨认,但碍于街里街坊的情面,不好意思推脱,也就为他们注射了。现在想一想都会觉得后怕,一旦出现了什么意外,就算百口莫辩,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经过长时间的临床摸索,后来我判断出这个皮肤专科的用药不外乎就是聚肌胞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还有一种应该是清热解毒之类的注射液,但究竟是什么,至今仍不得而知。后来上级部门监管严格了,他们不敢再将字迹涂抹掉,我一看患者拿回来的药就是聚肌胞注射液和维生素B12注射液,独独少了那一种药,所以那个药至今仍是难解之谜。
另外,他们还给患者开中药泡洗、贴敷、药膏涂抹和一包包的口服药物。这些口服药不外乎就是西咪替丁片、吲哚美辛片和盐酸吗啉胍片等。有的患者用了1周,也不见病情有好转,反而伤了胃,导致药物性胃炎,所以他们的治疗方法还是有待考究的。
神经阻滞+中医治疗
后来,我到北京培训学习,掌握了一种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的新方法。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也就是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用利多卡因注射液和维生素B12注射液在带状疱疹的头尾部进行疱疹根部皮下注射,进行封闭神经阻滞。这样,既避免了带状疱疹的继续发展,也起到了调节神经、止痛的良好效果。还可以配合在疱疹区域进行拔火罐,将毒血释放出来,再用碘伏消毒或者施以艾灸。然后配合口服阿昔洛韦片抗病毒。
有例为证,孩子的外公前段就患了带状疱疹,我应用所学到的新技术为他进行了神经阻滞治疗。经过大概1周后,他的带状疱疹竟然奇迹般的好了,这是我原本没料到的。更加值得惊喜地是,自从他的带状疱疹好了之后,就没有听他说过再有疼痛的感觉。我暗自窃喜,莫非这种疗法还可以避免产生后遗神经痛吗?
其实带状疱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后遗神经痛。近些年来,有些带状疱疹患者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落下了后遗神经痛,衣服都不敢贴身,挨着就痛,经常发作,苦不堪言。尽管医生会对这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处方消炎止痛的药物,可大多是治标不治本,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董青生(成都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我对上述三种治疗方法有想法。
林可霉素注射液+病毒唑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
这个治疗方案采用的是一个大包围治疗手段,抗生素(防继发性细菌感染)、抗病毒、抗炎都处理。费用相对较低,短期效果较好,但是不良反应较大,尤其是病毒唑。
聚肌胞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西咪替丁片、吲哚美辛片、盐酸吗啉胍片。
聚肌胞有抗病毒的作用,维生素B12有营养神经的作用,其他的药物主要就是抗过敏、止痛。这个方案抗病毒能力较弱,病情控制效果不理想,临床上一般不推荐。
利多卡因注射液+维生素B12配合中医拔罐艾灸治疗。
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这个做法尽管能迅速缓解患者的疼痛,但是不利于医生了解患者真实病情,这可能会误导治疗。而传统中医治疗可以作为辅助,但是不能作为主要的方案治疗。
目前,医院的治疗方法是这样的:
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用更昔洛韦0.5g配ml生理盐水每天静滴1次、口服伐昔洛韦2次,每次0.3g、甲钴胺片3次,每次0.5mg及加巴喷丁胶囊缓解疱疹后感染神经痛。
恢复期的患者采取每天口服伐昔洛韦1次,每次0.3g;若疱疹后遗神经痛严重者可每天加服泼尼松片2次,每次10mg和加巴喷丁胶囊作缓解。
服用加巴喷丁胶囊的方法为:第1天一次性服用加巴喷丁胶囊0.3g;第2天服用0.6g,分2次服完;第3天服用0.9g,分3次服完。随后,根据患者缓解疼痛的需要,可逐渐增加剂量至每天1.8g,分3次服用。有国外临床研究表明,每天1.8g至3.6g剂量范围内其疗效相当,每天超过1.8g剂量未显示出更多益处。
考虑到农村患者的经济能力问题,因伐昔洛韦的费用贵,可用阿昔洛韦作为代替。其他的药物价格都不高,加上现在有“新农合”,治疗的费用患者应该都是可以承受的。
沈银忠(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我认为更新观念,规范治疗才是良策。
带状疱疹以抗病毒、消炎、止痛和局部对症治疗为主。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摩擦病损部位。皮肤带状疱疹呈自限性。轻症患者以局部治疗为主,重症患者需采取积极的全身和局部抗病毒治疗。在皮损出现后72小时内给予有效、充分的抗病毒治疗,有助于加速疱疹愈合,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或缩短神经痛的时间。常用药物为阿昔洛韦、泛昔洛韦和伐昔洛韦,疗程一般7~10天。
目前聚肌胞和病毒唑不再推荐用于带状疱疹的治疗。
在开始治疗的1~2周可考虑使用激素以减少疼痛,但在治疗后期则不建议使用激素。
若带状疱疹继发细菌感染则需合用抗菌药物,但抗生素不应与抗病毒药物放在同一输液器中同时输注。局部治疗以干燥、消炎为主,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或阿昔洛韦乳膏。
如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给予加巴喷丁、普加巴林、阿米替林、利多卡因贴片、阿片类镇痛药等,也可考虑使用物理疗法,严重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神经阻滞术或封闭治疗。
(原文刊登于《医院?医师在线》杂志第期临床诊疗栏目,原题“带状疱疹怎么治,专家点评逐一看”)
医师在线:jcyy百万基层医生的成长阶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