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基本信息:
性别:女年龄:16岁体重:41kg
主诉及现病史:
主诉:颜面部疱疹反复发作一年,再发一周。
现病史:一年前,患者感冒后,在右侧面颊部出现簇状水疱,基底潮红,在安医附院诊断为“单纯疱疹”,予以阿昔洛韦片口服,外用炉甘石洗剂,一周后皮损痊愈,留有浅褐色色素沉着斑。四个月后患者在右侧口角旁出现簇状针头大小水疱,破溃留有糜烂面,医院就诊,诊断为“复发性单纯疱疹”,予以阿昔洛韦片口服,外用干扰素凝胶,约一周后,皮损消退,亦留有色素沉着斑。几个月后左面颊又出现类似皮损,予以治疗后消退,留有色素沉着斑。一周前患者不明原因,在右侧鼻孔下方又出现红斑、簇状水疱,患者及父母担心又会留下色素沉着斑,又恐惧阿昔洛韦的副作用,为控制复发,遂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女性患者的月经史及家族史:
既往史:经常感冒,无其他特殊疾病,否认有药物过敏史。
家族史:无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平稳,咽部无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哮鸣音及湿啰音,心脏、腹部体征(—)。右侧鼻孔下方可见红斑、簇状水疱,疱液尚清。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5.66×10/L,N46.8%
诊断:
颜面复发性单纯疱疹
治疗方案:
前5天:阿昔洛韦片,0.4g,每日3次;玉屏风颗粒,1袋(5g),每日三次。
第6天开始:玉屏风颗粒,1袋(5g),每日三次;嘱患者口服玉屏风颗粒2个月,至今未再发。
疗效评估:
临床痊愈。
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
病例分析:
颜面部单纯疱疹主要由人类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感染引起,HSV属嗜神经性的DNA病毒,当皮肤、黏膜感染HSV后,该病毒即在上皮细胞中复制,并潜伏于感觉神经末梢。当某些诱发因素如发热、受凉、日晒、损伤、情绪激动、消化不良及手术等使机体发生生理变化,患者机体防御系统暂时薄弱的时候,则可使处于潜伏状态的病毒激活而发病。其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交界处的簇集性水疱群,自觉局部有灼热感、刺痛、瘙痒感,继而出现糜烂、溃疡等继发性损害。许多研究证明,单纯疱疹的控制及复发与细胞免疫功能有很大关系。
目前本病的治疗仍以核苷类的抗病毒药物为主,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复发问题,且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有一定肾毒性,长时间、大剂量应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造成患者急、慢性肾功能减退,从而限制了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和每日抑制疗法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有研究表明,避免诱因和应用增强细胞免疫功能药物后,单纯疱疹的复发率可明显降低。目前免疫调节剂多为西药制剂,且其中大部分价格昂贵,很多患者无法坚持完成疗程。
本病在中医学上属“热疮”范畴,多由风热毒邪客于肺胃二经,热气蕴蒸肌肤而致,若素体虚弱,热邪伤津耗液,阴虚内热,熏蒸肌肤而反复发病,正如《素问·评热病论》中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和防风组成,是中医“扶正固表”的经典之方,三者合用可共奏增强机体免疫之功效,以达“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方中黄芪为补气要药,内可大补脾肺,外可固表实卫;白术补气健脾,补后天之本;防风走表而散风御邪,得黄芪祛风而不伤正。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玉屏风颗粒可明显提高患者CD3+、CD4+细胞水平,提高CD4+/CD8+的比值,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和T细胞的自然杀伤力,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同时还有保护细胞免受病毒感染及抑制和灭活病毒等作用,是一剂良好的中药免疫调节剂。另外,玉屏风散调节单纯疱疹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具有双向性,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则提高其免疫功能,若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则可降低免疫反应,从而起到预防或减少HSV复发的作用。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医院-皮肤科
------------------------------------------------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陈德宇.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张宏宇.玉屏风颗粒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3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3(10):-.
[4].王亮,卞慧敏.玉屏风散的免疫效应研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5(5):48-51.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