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是一大类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表现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以及病毒寄住和损伤组织细胞导致引起的局部症状,不同的病毒导致的临床表现既有相似之处也会有不同。
对于儿童,常见的有流感病毒(发烧、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肠道病毒(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轮状病毒(发烧、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等。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了解这些病毒,希望提高大家的认识, 限度地保护孩子不被这些病毒感染和 。
IFN-α1b治疗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能缩短热程,促进疱疹愈合,提高总有效率。
《专家共识》推荐治疗方案
IFN-α1b注射液治疗和预防HFMD:
雾化吸入:1~2μg/(kg·次)(轻型),
2~4μg/(kg·次)(重型),2次/d,
疗程3~7d(A级);
肌肉注射:1μg/(kg·次)(轻型),
2μg/(kg·次)(重型),1次/d,
疗程3~5d(A级)。
参考资料:
申昆玲,张国成,尚云晓等.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30(16):-
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
流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去冬今春流感爆发是乙型流感病毒、甲型H3N2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共同流行的结果。患者多伴有39°C以上的高热、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在儿童中,急性喉炎、中耳炎、气管炎、支气管炎以及肺炎等临床并发症都比成人常见。而婴幼儿流感症状却往往不那么典型,可能仅仅表现为发烧,会有点咳嗽,因此需要我们尤其加以留意。早期给予经验性治疗是避免儿童流感风险的关键。
InfluenzaVirusNO.2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肠道病毒」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柯萨奇A组病毒和EV71最为多见,好发于5岁及以下儿童,4~7月为高发期,南方地区在9-10月份还会出现小高峰;病毒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传播,潜伏期平均为3~5天。
疱疹性咽峡炎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传染性极强,患儿突发高热,口腔和咽峡部的疱疹破溃后造成剧烈咽痛影响进食。手足口病也会出现发热,典型的皮疹发生在手、足和口腔等部位,重症会累及神经系统甚至死亡。两者不仅在病原方面有交叉重叠,临床表现也有相似。
EnteroVirusNO.3
毛细支气管炎「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因其主要感染呼吸道,并能造成受感染细胞融合而得名。在北方地区,每年11月~次年4月是RSV爆发流行时间,南方则一年四季均有流行。
全球范围内几乎所有儿童都感染过RSV。RSV是引起2岁以下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首位病原,以咳嗽、喘息、憋气为典型临床表现,故又称喘憋性肺炎。RSV感染不仅发病率高而且还与儿童喘息的发生、加重有关,需要引起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