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3日,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
如何预防:
1.接种流感疫苗。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3.均衡营养膳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4.出现流感症状及时就医治疗,并主动向班主任老师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入园。5.保持室内良好通风,加强清扫和清洁工作,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和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6.出现疑似症状幼儿要做好隔离,出现聚集性疫情要及时上报。二、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感染者唾液污染的衣服、玩具或公共用具间接传染。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度。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如何预防:
1.目前,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手段。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3.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4.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5.合理睡眠,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科学饮食,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三、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手足口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如何预防:
1.讲究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2.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3.玩具、衣物床单等要及时清洗消毒。4.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四、水痘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原发感染,是以全身出疱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在儿童初次感染时引起水痘,恢复后病毒潜伏在体内,少数病人在成人后病毒再发而引起带状疱疹。水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直接接触传染。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
如何预防:
1.营养膳食,合理作息,注意个人卫生,做好家庭消毒和通风工作。2.做好班级卫生,加强教室通风消毒。3.加强健康教育,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4.水痘患儿重新入学时间至少在病后2周以上,完全康复后方能返园。5.接种水痘疫苗。通过这次“疾病预防知识小课堂”,小朋友们更懂得如何正确保护自己。春季传染病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图文编辑:余燕红
内容审核:柯玉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