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这个行为就是ldquo病引子

白癜风胶囊 http://pf.39.net/bdfyy/bdfzd/181228/6748613.html

对于中国人来说,

吃饭是交流感情的重要时刻,

筷来箸往,

传递的不只是许久不见后的想念,

还有这些难治的疾病!

“脏筷子”就是“病引子”

筷子在给别人夹菜的同时,是十分容易把唾液、病菌随着筷子带入菜中的。

而这些沾了口水的菜,就是疾病的直接“引路人”。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幽门螺杆菌

——胃部疾病

幽门螺杆菌主要寄生于人体的胃粘膜上,是大多数胃溃疡和胃炎的成因;并且一旦感染,患胃癌的危险性也增加2~3倍!

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的特点,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会有幽门螺杆菌,在不分餐的情况下,筷子就很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

肠道病毒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传播途径多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

6岁以下孩子处于“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状态”,更易因共用碗筷等受到病毒交叉感染。

在家里和幼儿园应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专碗专筷专用,预防儿童间相互传染。

甲肝病毒、戊肝病毒

——肝炎

甲肝和戊肝主要为粪口传播,且病毒易在空气中散播,如果长期和这两类肝病的患者共用杯子、碗筷,病毒可能通过唾液等传播。

年,上海甲肝大爆发,感染者高达30万人,居民习惯生食已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是造成流行的主要因素,但合餐交叉感染在其中也起到了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

结核杆菌

——肺结核

肺结核好像听起来很遥远,但数据显示,我国估算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为88.9万!每年死于结核病者达13万人!

得了肺结核,除了肺部受损害外,还会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出现一些全身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结核菌也能通过消化道感染。

新冠病毒

——肺炎

早在年非典爆发后,钟南山院士就呼吁过使用公筷。

在这次疫情中,为了抗击新冠肺炎,我们一直在强调人与人之间保持适度的距离、勤洗手、戴口罩,但是分餐这一步很少有人做到,还是等于为病毒传播开了另一扇门!

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些家庭聚集性传播的个案中,很多患者都有聚餐的经历!

而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也曾表示:“如果你今天不分餐,在疾病面前,你就是在‘裸奔’。”

不分餐,“享受”倍的细菌

年,杭州市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所和检验中心的11位专家,专门进行了一场实验——测试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后的细菌对比。

他们点了6道菜,并把每道菜都分成两份,一盘使用公筷,一盘不使用公筷;另外,还特意点了一道菜,作为空白对照。

结果显示:“非公筷”那一组菌落总数,全部高于“公筷”那一组!而且菌落总数最大相差倍!

由此可见,使用公筷公勺很有必要。

使用公筷,才是民族传统

其实,“分餐用公筷”的倡议一直都存在,却一直收效甚微。

甚至在很多场合,只要一提起用“公筷”、“公勺”就会被人评价为“太矫情”、“太疏远”,甚至被会被认为是“破坏规矩”……

可是,您知道吗,分餐才是真正的民族传统!

根据《周礼》《礼记》等古代典籍的记载,早在周朝,我们就实行了分餐制。

而在汉代古墓中出土的餐具,就有分餐的餐盘,叫做案。举案齐眉,这个成语便是指夫妻间吃饭,一人一案。

直到宋朝,合餐制才被贵族阶层和民众在舆论上所接受,而到了清朝,合餐制才真正取代了分餐制,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吃饭方式,并延续至今。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分餐制,反倒是对中国优秀传统的传承。

即便条件不允许分餐,从使用公筷做起,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特别是在万众抗疫的特殊时期,从每个人家里的餐桌开始,将病毒有效“挡”在嘴外。

六点注意

使用公勺公筷后应放回原处。

取菜宜适量,不将多余的菜返回菜盘。

夹取盛器中靠近自己的菜,不随意翻菜。

不将公勺公筷插入菜或饭中。

使用公勺舀汤应避免汤汁溢出。

餐后剩余食物收集,应使用公勺公筷。

其实,除了成年人进食最好分餐外,家里有婴幼儿的也应该注意。

在儿童喂养时,严格禁止用嘴尝孩子食物、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孩子、与孩子共用餐具等做法。

尽早养成儿童独立进食的习惯,因为儿童的抵抗力较弱,更容易遭受病菌的侵害。

来源:养生中国

财经头条祝财友们牛年行大运、发大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shionjewelry-china.com/pzyf/2270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