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早春早春,慎防春瘟”。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各种传染性疾病高发的时节,由于空气干燥、天气多变等原因,特别容易引发孩子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肺结核、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等疾病。幼儿园是人员密集场所,传染病防治工作关系到广大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增强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意识,确保幼儿身体健康,做到科学防范、早期预警、有效处置,我园将进一步加强卫生保健工作和传染病预防宣传工作。
★春季传染病小简介一、肺结核什么是肺结核?引起肺结核的元凶是一种叫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菌,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感染结核菌。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每个人都有可能被传染。
结核菌是怎么传播的: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唱歌时,喷出的唾液飞沫中含有大量的结核菌,大的飞沫颗粒很快落到地面,小的飞沫核就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健康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有可能受到感染。
肺结核有哪些症状:咳嗽、咳痰、咯血或痰里带血丝是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此外,胸闷、胸痛、午后低热、夜间盗汗、全身无力、食欲减退或体重减轻等也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
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后该怎么办:如果幼儿出现了上述肺结核的可疑症状,医院检查。医院首先做结核菌素(PPD)试验,如PPD试验强阳性的话,再做胸片检查和痰的检查。
怎么预防肺结核: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应掩住口鼻,不要对着他人,不要随地吐痰;要勤开窗通风,让室内空气保持流通;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另外还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这样就可以打败结核菌了!
1.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2.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3.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
4.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5.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
6.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幼儿园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
7.养成勤开窗通风的习惯;
8.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二、诺如病毒什么是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NORWALKVIRUSES,NV),主要造成胃肠道感染,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学龄前儿童更容易被感染。诺如全年均可发生感染。
诺如病毒的特点有:1.传染性强:诺如病毒可以通过身体接触、水源、食物、呼吸等途径传播。
2.群发性强:多为集体发病,幼儿园这样的人群密集场所尤其容易群发。
3.儿童易感染:学龄前儿童尤其容易感染诺如病毒,在我国5岁以下的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高达15%。
4.无特效药或疫苗:目前还未出现针对诺如病毒的特效药或疫苗。
5.自限性强:诺如病毒有明显的自限性,即两三天后会自己好转,家长不必太过恐慌。
诺如病毒的症状有:诺如病毒潜伏期一般为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发病突然,症状一般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
学龄前儿童表现为呕吐的较多,而成人则以腹泻症状为主。粪便呈黄色稀水便,每日数次至十数次不等,无脓血与黏液。此外,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诺如病毒病程和排毒过程较长,病症消失后两天仍具有传染性。免疫期短暂,可能反复复发。
如果症状较轻,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治疗措施:一般来说,诺如病毒会自我治愈,家长不必过于惊慌,但还是要采取一些治疗措施:
1.少量多次喝水或米汤,让肠胃得到休息。
2.禁止食用容易引起腹胀的食物,如牛奶、豆浆等。
3.若有脱水现象,注意补水,必要时可口服补液。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就医:1.反复发热、高烧不退。
2.频繁呕吐,无法进食。
3.大便呈粘液样或有脓液,气味较臭。
4.腹痛明显,休息后难以缓解。
5.精神状态差,皮肤、口唇干燥,眼窝或囟门凹陷,尿量明显减少。
诺如病毒预防家长须知:1.诺如病毒一般会自我治愈,请家长保持冷静,不必过于惊慌。
2.请各位家长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带孩子去人多的场所,避免进食无安全保障的食物和饮用水。
3.请各位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孩子出现疑似情况后,请不要坚持来上幼儿园,并及时将情况告诉老师。
5.孩子出现诺如病毒症状后,要及时就医。
6.切勿使用抗生素,避免病毒产生抗药性。
7.如班上出现大规模呕吐现象,家长需冷静面对,医院治疗查询病因,不要盲目认定为"食物中毒"。
三、手足口病什么是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手足口病全年可见,从三月开始逐渐进入高发期。
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因而可以短时间内造成大范围的感染,疫情比较难控制。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由后者引发的手足口病潜伏期短,容易产生重症。
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有:手足口病主要的发病对象是5岁以下儿童,潜伏期平均为3~5天,最短可为2天,最长可至10天。
1.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发热,一般在38~39°C之间,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类似,容易混淆。
2.发病1~2天后,孩子的手上、脚上、臀部和口腔内颊部、舌、口唇内侧等处会逐渐出现红色斑点,这些斑点会逐渐发展为疱疹,溃破后形成溃疡,造成剧烈的疼痛。因此,不少孩子患病后会因为疼痛而哭闹、不安。
3.绝大多数患儿的疱疹在3~4天后,可自行消退,不留痂,也不脱屑而痊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
4.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5.个别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对于手足口病患儿,成人可以做适当的护理工作:
目前,对于手足口病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如无并发症,患儿一周左右即可自愈。
1.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如果发热未退,要让患儿多喝热水。
2.选择柔软的衣服、被褥,及时清洁保持卫生。
3.剪短患儿的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因瘙痒、疼痛难忍而抓破皮疹。
4.保持口腔清洁,多漱口。必要时可以为患儿准备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
5.若臀部有皮疹,要及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预防手足口病,关键是做好卫生工作,切断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
1.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饮食习惯。饭前便后及外出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2.做好室内室外的卫生清洁工作。室内勤通风换气、洗晒衣物;避免带孩子去大量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3.每天对幼儿用品及时消毒。对于幼儿的玩具、生活用品和个人用品要及时清洗、消毒。
4.加强幼儿免疫力。注意食谱的合理性,注重营养搭配;多带孩子出去运动、晒晒太阳;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
5.托幼机构要做好晨检工作。每日晨检中要仔细检查幼儿的身体情况,询问幼儿有无难受。若发现可疑幼儿要及时隔离并送往就医。
手足口病防治家长须知:1.若无并发症,大多数患儿能在7~10天内治愈,请家长们保持冷静别惊慌。
2.若幼儿出现并发症或病症严重,请及时就医,并且第一时间在确症后告知老师。
3.一个班级一周内出现2例及以上手足口确诊幼儿,将进行闭班10天。一个园所出现10例及以上手足口确诊幼儿,将进行闭园10天。
4.请家长们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合、保持室内外卫生清洁、对孩子的用品勤消毒。
5.请家长们配合和幼儿园工作,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
6.如若产生疑似病症,请不要坚持来上幼儿园,避免疾病进一步传染。应及时护理或前往就医。
★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勤洗手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保持家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经常打扫室内,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天气变化多端,注意及时增减衣物春季幼儿衣服的增减要适当,并且及时根据天气状况调整。注意孩子运动后出汗较多容易着凉现象。?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感染患者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平时要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一旦出现孩子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让他在家休息。在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员。如症状较重,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及时接种相关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及时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春季饮食注意事项?保证钙质的充足供应春天是孩子长个的好季节,孩子长高主要是骨骼发育的结果。骨的主要成分是钙。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肉类、虾皮、芝麻、海带等。不能让孩子多吃糖、巧克力、甜饮料,因为里面含有较多的磷酸盐,能阻碍钙在体内吸收代谢。?多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对孩子的身体有很重要的作用。尽量多吃些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柑橘、苹果、西红柿、青菜、大枣等。?多吃粗粮、杂粮有好处粗粮、杂粮能给人体补充微量元素、各种维生素和纤维素,可以多食用粗、杂粮,如玉米、小米、山芋、干豆等。虽然春季传染病的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坚持幼儿户外锻炼,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就会为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