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中,辅导青年人的婚姻问题,交流中着实觉察到他们对于性早已不是羞羞答答,一无所知了。在她们的感情路上,痛苦的原因大多来自于过早发生的性关系。性的发生并没有给他们带来良好的适应和快乐的心情。这其中,会遭遇不预期的怀孕、情感的变化,以及出现的自责、痛苦、悔恨、焦虑和郁闷等负性情绪不断萦绕在她们的心里。虽说“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但禁果诱人,后果却能改变人的一生。
这个世界透过各种暖味的广告、影视剧、互联网、小说向我们暗示着对性的渴望,并且不断的宣传安全、无痛苦的避孕防护措施,这种误导让很多年纪轻轻的少女们轻易的为得到她们渴望的珍爱飞蛾扑火。有时,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收到的信息充满了性安全,却绝口不提随意性行为对年轻女性感情的巨大伤害呢?”
请看一些证据,国家健康研究所(the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对名青少年的研究显示,性乱交的女孩得抑郁症的可能性比仍是处女的女孩高出四倍。她们都有伤心、无食欲、失望感等症状。参与性活动的女孩也更容易有自杀倾向。另一方面,仍然是处女和处男的男女学生们得抑郁症的比率要低一些。当女孩们开始尝试性行为的时候,她们在情感上受到折磨,而男孩们在情感上受到的影响较少。
但那么,随便性行为是如何影响孩子们呢?
1、当他们发生性行为的时候,他们的情感也被粘上了。
之前我们谈到女孩子在小的时候就会不断在寻求爱和肯定,如果她无法在家庭中获得这些,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会试图以性来取悦某个不成熟的男人。男人的动机与女人的动机在性方面完全不同。如果一个女孩渴望永远被一个人爱从而与之发生了最亲密的两性关系,结果得到的却是虚假的承诺。激情过后,男孩无情地一去不复返,女孩渴望的是爱,而他渴望的却是征服和刺激。女孩觉得被人利用、滥用了。女性所经历的一切在情感和身体上改变了她。从此生活将不再一样,她怎么能不抑郁、愤怒呢?这也是有性行为经历者自杀率更高的原因。
2、误以为性爱,就是爱。
一些青少年对性爱的认知中把性交和性爱混为了一谈,并借爱的名义来向对方提出性要求:“爱我的话,就跟我做”、“你和我做,才能让我相信你是爱我的”,还有的认为“答应他/她的要求,就可以留住他/她”。事实上,性交只是生理冲动的满足,两个人在一起,随性而性,因性而性,而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淡而又淡,那么彼此的情感或许会渐行渐远。发生性行为,只是用激情支配一切,却很少用心去了解对方、交流情感、寻求解决相处中遇到的问题、或是考虑如何更好关爱彼此,激情过后,是内心更加的空虚。
3、有过性经历的人,会更容易再次与多位性伴侣里发生性行为,使人不能再按照天性的样子思维。
今天我们使用MRI,PET扫描以及其他影你技术直接检查人类大脑,就发现了这样的检验结果。大脑中三条神经传产递素:多巴胺、催产素、后叶加压素,这些化学物质在男女性活动的时候分泌并产生愉悦的感觉,同时将两人在感情上联系起来。这也解释为什么性伴侣之间常常会的“闪回”记忆,使他们想要继续有性行为。
4、在婚姻以外发生性行为的人,常常在结婚以后难以与配偶建立较强的连结。
这就像“急救绷带”效应。当你第一次将它贴在你的胳膊或者膝盖上的时候,它粘得很牢。但是,每一次你将它撕下再贴上的时候,它的粘性就变弱了,直到最后它再也粘不上了。那些与很多人随便睡觉的人实际上有严重的心理障碍,他们缺乏在婚姻中长久与配偶连结在一起的能力。
5、过早参与性交的一个毁灭性的后果是染上一种或多种性传播疾病。
无论怎么强调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在美国,每年不分年龄染上新型性传播疾病的案例大约是一千九百万例。避孕套并不保险,它会滑落,会破,会外漏,久置易脆。某种情况下,与一个性病携带者发生的性关系,会让人染上恶性性病如梅毒、淋病、衣原体感染、疱疹或者其他常见性病。要知道,这种风险可能存在任何第一次的性经历中。性传播疾病正在我们所有人的孩子身边转悠,但是孩子们却仍然认为他们可以玩火而不会被烧着。
教导孩子对性正确的认识:
1、女孩最宝贵的经历应当为将来的配偶预留。
在《圣经》创世纪中,上帝告诉我们人类是为一位配偶而造的。上帝看一夫一妻为对圣经专一的最亲密的关系。也受上帝的祝福和保护。当我们与配偶以外的人多次随便发生性行为的时候,我们的思维会被永久的改变,有些时候是不可逆转的。
2、上帝是你身体的主。
《圣经》告诉我们:“身子不是为淫乱,乃是为主;主也是为身子。你们要逃避淫行。人所犯的,无论什么罪,都在身上以外;惟有行淫的,是得罪自己的身子。”当我们在两性关系中违背上帝所设立的道德的时候,我们就是在自己伤害自己的身体。
该是由父母告诉孩子真相的时刻了。如果做为父母的你也曾犯过错误,已经向上帝承认,上帝已经饶恕。请坦率诚实地对孩子们讲这些,会对孩子有很大的正面影响,帮助孩子勇敢地节制自己的欲望。爸爸妈妈们对孩子的影响超过其他所有的人。
文章来自《培育女孩》——婚前性行为对女孩的伤害
《培育女孩》一书由美国福音证主协会出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