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方瓜蒌甘草红花汤据病位加减治疗带状疱疹
作者:基层医生网-红牛
今年春夏以来,带状疱疹患者明显增多,从南到北都有较往年明显增多趋势。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急性皮肤黏膜感染性疾病。中医称为“蛇串疮”,历代医家有甑带疮、火带疮、蜘蛛疮、蛇窠疮等称谓,又因其常发于腰肋间被称为缠腰火丹。不少地方民间又俗称“龙须疮”。此病根据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不难确诊。但是需要与单纯疱疹、接触性皮炎,尤其是夏季容易出现的隐翅虫皮炎相区别。隐翅虫皮炎是近几年被引起重视的一种皮肤病,夏季雨水多的时候容易发作,比较容易与带状疱疹相混淆。笔者就见过不少隐翅虫皮炎被误诊为带状疱疹治疗的。
西医学对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消炎止痛和防止继发感染。常用抗病毒药有阿糖腺苷、无环鸟苷及聚肌胞、干扰素等。对于神经痛主要用维生素B1、B12或者甲钴胺等肌注。单纯西医治疗时间较长,而且容易遗留神经痛。近年来笔者在西药抗病毒基础上加用中药服用不但可以大大缩短治疗时间,而且极少遗留神经痛。
中医治病讲究的是辩证论治,但是也有专方治专病的说法。也就是针对某个疾病采用某个方子为主加减都能收到很好的疗效。实际上,笔者认为还是因为某个疾病的证型比较一致,所以不用过于复杂辩证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具体到带状疱疹,常规证型是肝经火盛或者肝郁气滞,如果常规选方使用龙胆泻肝汤也有效果,但是见效慢。根据前人经验和文献报道,笔者采用“瓜蒌甘草红花汤”根据发病部位加减合适的药物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瓜蒌甘草红花汤首见于明代名医孙一奎《医旨绪余》,由瓜蒌实、甘草、红花三味药组成。瓜蒌性味甘寒,不但能清化热痰、通腑开结,而且能“舒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对肝经郁火很是有效。而甘草甘缓和中,能够防止瓜蒌泄利太过不伤正;红花少量化瘀通络。所以虽然只是寥寥三味药,但是恰中病机,经过加减确实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在中药一般将栝蒌实分成瓜蒌壳和栝蒌仁,所以栝蒌实基本上用瓜蒌壳和栝蒌仁合用代替。下面笔者就根据带状疱疹的发病部位结合一些具体病例谈谈治疗和用药体会。
1,胸胁背部带状疱疹,临床所见,发病在胸胁部和背部的带状疱疹是最常见的类型。此种类型根据发病部位考虑与肝气郁滞有关。因此在专方基础上考虑要加疏肝理气和柔肝的药物。患者詹某,男性,37岁。带状疱疹第四天来诊,患者四天前背部左侧开始出现片状红疹,先痒后痛。在家自行用民间单方草药揉碎外敷患处,但是皮疹逐渐沿着肋骨向胸前蔓延,至第四天明显增多,患者才来就诊。来诊时皮疹已经从背部脊柱旁沿着肋神经走向蔓延至腰及胸骨处。患者自诉疼痛,患处发热感。皮疹红色,无水泡,未破损。患者舌红苔薄腻,脉弦数。因为病情发展迅速,患者比较着急。治疗方案:输液用更昔洛韦一组,清开灵注射液一组。中药处方如下:瓜蒌壳30g、栝蒌仁30g、甘草9g、红花6g、柴胡15g、黄芩15g、当归9g、白芍15g、生地20g、丹参15g、夏枯草15g、醋元胡9。以上药7剂,日一剂水煎服两次。患处外搽阿昔洛韦凝胶。嘱患者禁食辛辣鱼腥等发物,饮食清淡,注意休息。患者输液三天后未再输液,仅仅口服中药,一周后复诊,皮疹基本消退,皮疹处颜色较正常皮肤暗。未遗留神经痛。此患者仅仅治疗一周,带状疱疹痊愈未遗留神经痛,中药汤剂功不可没。在瓜蒌甘草红花汤基础上加柴胡、丹参、夏枯草、醋元胡等疏肝理气清热散结;黄芩、当归、白芍、生地、等养血滋阴清热,专方结合病位用药取效甚佳。
2,头面部带状疱疹,此种类型的患者发病率仅次于前者。但是这种类型的带状疱疹危害却是最大,首先在头面部疼痛直接影响头脑,患者痛苦不堪,甚至夜不能眠;其次也是最严重的一点就是最容易侵犯眼角膜和眼球各部,甚至全眼球眼导致失明。我就曾见过几例老年头眼部带状疱疹患者因为一开始误诊或者治疗不及时,导致病毒损害眼睛而至失明或者视力严重减退的,所以这种类型的患者最要引起重视,不能疏忽大意。患者石某,男性,50岁,患者一个月前左前额开始出现皮疹水泡,先是在某皮肤专科门诊治疗不见好转,医院皮肤科治疗数天口服泛昔洛韦、肌注聚肌胞等无效,疱疹蔓延至左眼,转至五官科住院治疗,住院输液阿糖腺苷、头孢孟多等,治疗十来天后,大的疱疹基本上消退,但是还留小疱疹未痊愈,尤其是头痛严重,以致夜不能眠。其实病程已近一个月。患者出院后转而医院,专家门诊开药更昔洛韦输液半个月,必要时口服止痛药。患者来诊时自诉被疾病折磨的痛苦不堪。患处皮肤发黑,眼睑及球结膜红肿,分泌物多,视物模糊。舌质暗红,苔薄腻,脉细滑数,大便干。根据患病部位和表现给予中药处方如下:瓜蒌壳30g、瓜蒌仁30g、甘草9g、红花6g、菊花15g、夏枯草20g、白僵蚕9g、川芎12g、赤芍12g、白芍15g薏苡仁30g、醋元胡12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以上药7剂,日一剂水煎服两次,嘱患者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劳累。服药当天晚上患者睡眠即明显好转,疼痛减轻,并未服用止痛药。后以此方连续服用两周,彻底治愈,患处不再疼痛,眼睛好转。此类型患者根据发病部位属于肝火上炎,尤其是发病影响眼睛更因为肝开窍于目。所以在瓜蒌甘草红花汤专方的基础上加菊花、夏枯草、白僵蚕清肝疏风清热,川芎、赤芍、醋元胡理气通络止痛,白芍、龙骨、牡蛎等养阴安神,薏苡仁利湿消肿。诸药合用,标本兼治,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
3,腰及下肢带状疱疹,相对来说,此种类型的患者较少见,大概是因为带状疱疹毕竟是属热性的,火性炎上吧,身体下部的就不多见了,但是如果湿与热结合还是会有的。患者黄某,男性,55岁,平素嗜酒。一日一侧腰部出现皮疹,数日内皮疹痒,不痛,在别处当皮炎治疗无效,逐渐皮疹增多,向臀部扩展蔓延。皮疹出现水泡,疼痛。来诊时一侧腰及臀部乎布满红色小水泡,诊断为带状疱疹。患者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大便不畅,小便黄。西药给与常规抗病毒治疗,中药处方如下:瓜蒌壳30g、瓜蒌仁30g、甘草9g、红花6g、龙胆草9g、栀子12g、柴胡12g、生地20g、车前子9g、薏苡仁30g、木通6g、蒲公英20g。以上药7剂,日一剂水煎服两次。嘱患者暂停饮酒并禁食辛辣食物。一周后疱疹明显干枯,再巩固一周痊愈。此类型患者,考虑下焦湿热,因此在瓜蒌甘草红花汤基础上,加龙胆草、栀子、柴胡、生地等清肝热,加车前子、薏苡仁、木通、蒲公英清热利湿。诸药合用,收到较好的疗效。
以上几条内容是我在治疗带状疱疹方面运用“瓜蒌甘草红花汤”一点浅薄的经验,在运用此方时要注意瓜蒌壳和栝蒌仁的量要大,患者服药后有轻度的腹泻最好,根据患病部位考虑病邪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药物。当然,只是浅显的谈了些内容,并不全面。我们完全可以按照此理遣方用药,比如疱疹在颈项部的话不妨加葛根、柴胡等,在上肢的话可以加桑枝、薄荷等;在一侧耳、颈胸部的话加小柴胡汤加减等。当然还有不少中医外用疗法,比如用针刺破水泡后拔罐;以雄黄、冰片浸酒外涂患处等均有较好的效果,我们也可以适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