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懂营养,宝宝更健康,育儿之路,我们一起前行吧。
---蓝弧
我承认,从来不做标题党的我,这次有点标题党嫌疑了,嘿嘿。我这样说不是在刻意夸张,是因为前天收到一宝妈的反馈,孩子反复发烧并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用的是我的营养学方法,然后3天就好了。
今天的文章就是想告诉大家,疱疹性咽峡炎不可怕,千万不要自乱阵脚给孩子乱用药,只要护理得当,绝大多数都能在一周内痊愈。现在正是这个病的流行季节,我们妈妈群里有几个都中招了,听说很多幼儿园小朋友也都停课了,疱疹性咽峡炎有一定的传染性,患病后隔离是应该的,但是这样整个班级的停课我还是觉得太夸张了。
这说明大多家长们缺乏正确的认知,谈到流行病就恐慌,其实不必如此。
一方面这个病本身大多预后良好,不必担忧;
另一方面,平时注意提高孩子免疫力,增强体质,不一定就会被传染。现在就一起来了解下,这个病到底是咋回事吧。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
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它是手足口病的近亲,二者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
发病原因
肠道病毒感染,主要由柯萨奇A16引起病因是肠道病毒感染,
所以抗生素、利巴韦林这些都不对症,吃了也没用,还白白遭受副作用
发病特征
1、每年夏秋季流行,
4-7月是发病高峰,10-12月是发病次高峰;
2、5岁以下儿童最容易感染免疫力越差,平时越容易生病的孩子
越容易被感染,相对来说平时药吃太多,
厌食挑食的孩子更容易被传染;
6个月以内的婴儿很少出现,
因为它们有来自母亲的抗体,3、主要症状是突然发高烧、嗓子痛、食欲下降、
观察口腔咽喉部有灰白色疱疹;不同孩子出现的症状不完全相同,
有的感染后没有任何症状,
有的只有发烧,
有的会发烧连同咽喉痛、疱疹全部一起出现,
病程一般是7~10天左右,
极少部分会出现脑炎这样严重的并发症。
4、有传染性
这是肠道病毒,会经过粪-口传播
(所以洗手真的很重要),
也会通过咳时唾沫传播,接触患病的孩子
或被病毒感染的玩具、餐具、食物
然后摸眼睛、鼻子、嘴也会传播。
感染后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如果孩子在上幼儿园,确诊后应停课隔离。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的区别?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的元凶都是肠道病毒感染,病症也很类似,都可能会发烧、喉咙痛、呕吐等。
区别在于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主要出现在咽喉部,而手足口除了口腔,还会在手上、脚上、屁股,甚至全身都会出现疱疹。
治疗方法这个病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可预防,来了就做好护理,待自愈。当然不是说完全不管,也不能完全靠“抗”,可以配合辅助抗病毒的营养素,最大程度缩短病程、减少可能的并发症。1、对“症”护理
主要症状是发烧和咽喉痛。建议发烧超过39度且精神状态不佳时使用退烧药,退烧药选择美林或者泰诺宁(两种药不能混合用,以免过量)。
因咽喉部有溃疡,孩子会有进食疼痛,不爱吃饭,这时候尽量给予半流质的食物,比如粥、鸡蛋羹,避免吃太冰、太热、太咸、酸甜苦辣油炸以及加工零食,总之,避免一切刺激。
少量多次频繁喂水,避免因进食困难而导致脱水。
水和食物可以温凉,但不建议喝冰水,缓解疼痛我们有别的方法。2、食疗
推荐“三豆饮”
配方:黄豆,黑豆,绿豆按照4:3:3配比搭配
制作方法:将豆子洗干净后入锅里加水煮,水量根据豆子量调整,煮至豆烂,取浓汤服(过夜的不能再喝),代水喝即可。
(去豆取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