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饮食宜清淡,多饮水。
肺炎
肺炎会引起咳嗽、呼吸短促、发烧、呼吸频率加快中的一种或是全部症状。一旦宝宝的感冒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时,尤其是身体虚弱的宝宝容易从感冒发展为肺炎。
如果孩子患感冒或者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尽量让他与其他孩子隔离,避免传染;室内经常通风;保护孩子不会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如有可能,让孩子注射预防肺炎的疫苗,也是预防宝宝得肺炎的一种有效途径。
腮腺炎
本病多发生于5-10岁的儿童,它是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腮腺肿痛、食欲下降等,一般潜伏期为2-3周,应对病人进行隔离,消肿一周后,就不会传染了。
1、发现腮腺炎应立即隔离,卧床休息。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如柠檬汁,果汁,可乐等碳酸饮料)。因为这些食物易剌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局部疼痛加剧。
2、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主要症状: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此外,也可见头痛、寒战、肌肉疼痛,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传播途径: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饮料;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手接触到口;通过呕吐物的细小飞沫传播;直接接触到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同餐或使用相同餐具。
1、及时给儿童接种流脑疫苗。2、增强卫生意识,注意自我保健,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红眼病
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春季发病率较高。感染红眼病后几小时内就可发病。初起眼发痒,有异物感,怕光,流泪,结膜充血,眼睑红肿。
1、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要改掉乱揉眼睛的习惯。
2、避免接触结膜炎患者。
3、孩子得了红眼病后,不要用热水清洗孩子的眼睛,以免损伤他的眼角膜。
4、不要擅自给孩子滴眼药因为里面可能含有抗生素成分。
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天,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
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期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
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
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素沉着。
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
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孩子得了麻疹如无并发症应在家中隔离,注意病儿的皮肤、眼睛、口腔、鼻腔的清洁。如果孩子皮疹加重,或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如出现嗜睡、精神差、拒食、面色不好等),医院复诊。
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关疱疹病毒引起。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痘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
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关于水痘病人的治疗,一般抵抗力正常的孩子并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家长要注意:
1、避免直接的阳光照射,因为阳光照射会使皮疹加剧,让宝宝不舒服。
2、鼓励宝宝独自安静玩耍,并尽量避开那些还没有出过水痘的人。
3、将指甲剪短:有助于防止抓伤,引发感染。
4、出水痘期间如果宝宝出现恶心、头痛、呕吐、高烧3天以上不退等症状,医院检查。
猩红热
主要是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
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象“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舌乳头红肿。
猩红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
该病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治疗效果较好,故治愈率高,危害已明显下降,但早诊断、正确治疗是关键。
一般卧床休息,供给充分营养和水分,症状严重的宝宝可输液,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出疹期间,要加强皮肤护理,如剪指甲以防抓破皮肤,若宝宝因皮疹常感瘙痒,可涂抹药水以止痒。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幼儿常发的一种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
发现孩子有手足口病,医院诊治,并按医生的嘱咐服药,并卧床休息。注意:
1、对于患病宝贝,一定要从发病开始隔离7-10天,以免传染其他孩子。
2、虽然手足口症类似水痘,一般能很快痊愈,但也不可掉以轻心,要细心呵护,注意预防隔离,以防扩散流行.
春季幼儿饮食安全知识
病从口入,春季幼儿的饮食应当更加谨慎小心才好。随着春季温度的回升,病毒和细菌日渐猖獗,希望通过饮食调理宝宝身体的家长们在这个时候尤其要小心孩子的饮食健康,我们为您总结了春季的不同阶段的幼儿合理饮食原则。
早春正当时,宝贝的饮食应以满足人体机能代谢日趋活跃的需要来调节。此时,要少吃茄子、黄瓜、冬瓜、绿豆芽等寒性食品,多吃些葱、蒜、姜、韭菜等温性食品,以祛阴散寒。因为这些食物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春季又是生发季节,因此早春在饮食上还应当多吃一些鸡肉、瘦肉、动物肝脏、鱼肉、蛋黄、牛奶、豆浆等营养品。到了万物复苏的仲春时节,肝气随万物生发而偏于亢盛,影响脾胃运化。可适当进食大枣、蜂蜜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一些味甘性平,且富糖类、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这时正值各种既富含营养又有疗疾作用的野菜繁荣茂盛之时,如竹笋、荠菜、马齿苋、鱼腥草、蕨菜、香椿等,应不失时机地进食。暮春的节气一道,气温日渐升高。清淡饮食为我们的首选,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饮用赤豆汤、绿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以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花椒、辣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变发疮痈疖肿等疾病。
爸爸妈妈可以根据我们给出的春季幼儿饮食知识,根据早春、仲春和暮春的不同特点,为孩子做出搭配,烹饪出美味又健康的春季佳肴,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在春天吸收营养蓬勃成长,更能有效率的抵御各种春季高发疾病,称为宝宝的贴身守护神。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饮食及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愿黄海幼儿园的宝贝们每天健康快乐成长,疾病少少,身体棒棒!!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