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春季传染病
保护幼儿健康
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加上春季温差变化大,更容易给传染病的传播创造机会。为确保广大师生的健康安全,同时继续做好新冠肺炎防控常态化工作。现转发苏教体卫艺教涵{}12号《年3月份疾病风险提示》文件,以下传染病请家长们要注意防范:
向下滑动查看
诺如病毒
风险等级:高疾病特点: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冬春季高发。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常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场所引起暴发。由于病毒基因多样且高度变异,每隔数年就会出现新变异株,人一生中可多次获得感染。该病通常表现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预防措施:诺如病毒目前尚没有疫苗。注意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此疾病的关键。新学期开始,学校和幼托机构应做好饮食、饮水的安全管理工作,认真落实晨午检及因病缺课监测,发现可疑症状病例应立即隔离就医,疏散班级其他学生并规范开展消毒,平时加强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市民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用肥皂及流动的水勤洗手,把好病从口入关,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做好日常消毒与通风,提倡多喝开水,注意饮用水安全。
流行性感冒
风险等级:中疾病特点:冬春季交替期间,昼夜温差大,呼吸道传染病易感。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潜伏期约为1~3天,急性起病,通常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冬春季节高发,老人、儿童以及体弱多病者是易感人群,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预防措施: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规律作息,加强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做好健康宣教工作,特别是对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易感人群,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要捂住口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形势下,如有发热症状,请佩戴口罩及时前往当地发热门诊就医。
手足口病
风险等级:中疾病特点: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在发病早期,患者常表现为疲倦、食欲下降、有低热、身体不适、腹痛等前驱症状。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可伴有或不伴有发热,以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散在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伴有多种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发生死亡。
预防措施:加强手足口病宣教,保护易感人群,加强家长的防病意识,手足口病患儿做好隔离,教育儿童吃充分加工煮熟的食物,喝开水,不咬玩具,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饭前便后勤洗手,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水痘
风险等级:中疾病特点: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是水痘的高发季节。水痘偏爱儿童,尤以幼儿、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常见。该病的传染性极强,发病率高,常常在托幼机构、小学校引起水痘暴发流行,学生或儿童一旦感染水痘需隔离治疗,影响儿童身体健康和正常学习生活。水痘起病急,发病初期1-2天可能出现发热,之后有出疹,皮疹先发生于头皮、躯干等部位,之后皮肤粘膜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和结痂,三者同时存在,水疱痛痒明显,若因搔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疤痕。
预防措施:对于水痘的预防,最有效的预防方式是接种水痘疫苗。医生建议1周岁以上身体状况允许的儿童均应接种水痘疫苗。在生活中,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学校教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环境整洁。疾病流行期间健康儿童应尽量不到公共娱乐场所去玩,也不去病儿家串门,以防接触传染。
新冠肺炎
风险等级:低疾病特点:新冠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及接触传播。潜伏期:2-14天,平均7天。一般症状: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甚至可无明显发热。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预防措施:春节假期结束,各地返岗复工人员陆续返昆,市民应继续做好此期间的新冠防控,注意相关防护。目前,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全部清零,但仍应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