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7160655.html卷首语吉人吉言:宝宝有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不能单靠医生,而是需要每个家长都掌握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让我们共同努力吧。当我们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哪个省或是哪个地区又出现了本土或输入性新冠肺炎的病例数是多少的时候,吉医生今天要特别来说说“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了!为什么?因为,我最近在看门诊的时候发现,有一些主诉是发热而就诊的小朋友,口腔里面长了疱!还有小朋友同时在手、足和屁屁上,长了红色的疹子,还有厌食、流口水等等症状,,,吉医生,这是什么病啊??大家警惕!现在,疱疹性咽峡炎、还有手足口病,有卷土重来的架势啦!当当当!敲警钟啦!先科普一下:以往,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发病季节,一般是每年的四、五、六月份,而今年推迟了,到现在才开始出现比较多的病例。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它的传染性很强(科普一下:但不是传染病),流行很快。好在现在学校和幼儿园都放假啦!它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EV71等)感染引起的儿童出疹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口痛,以咽峡部出现疱疹为主要特征。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胃肠道(病从口入)、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不洗手)和物品(用具玩具)而传染。有哪些表现?患儿会有发热、流口水、不爱吃饭等症状,大一点的孩子会说咽喉疼痛,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小朋友的口腔里面长了疱疹,病情严重的宝宝,还可能会出现呕吐。如何应对?疱疹性咽峡炎来势凶猛,但它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情况下,全身症状及咽部的疱疹会在4~6日后好转,也有拖到两周的。但是!任何宝宝的病情都有可能出现意外,所以,凡是宝宝出现了发热、家长发现了小朋友口腔长疱等情况时,您要及时去看医生。不要自作主张,以免耽误诊断和治疗。吉医生特别提醒:如果孩子出现高烧持续、精神差、昏睡、出现呕吐、头痛、乏力,或者面色苍白、呼吸、心跳加快等情况,说明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医院!它跟手足口病是什么关系?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有很多症状相似,也叫手足口病的“姊妹病”,两者易混淆。这两种疾病都是同一类肠道病毒引起的。这两个病又有一定区别: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出现在咽峡部,而手足口病大多数是口腔里先出现疱疹,再发展到手掌、足底、臀部等地方,但,也不是绝对的。
怎样治疗?
建议:去医院诊断和治疗。
体温超过39°C时,应及时使用退热药(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
治疗肠道病毒没有针对性比较强的抗病毒药物,但是,可以使用中成药类的抗病毒药物,可以局部(咽喉部和皮疹比较多的地方)使用抗病毒喷雾剂等,支持和对症处理为主。
不要自行使用抗生素。只有少数病情较重、出现了继发性细菌感染时,而且!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使用抗生素。
如何护理?
家长要注意观察小朋友的精神状况和食欲情况,注意看有无精神差、嗜睡、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注意测量体温,防止发生高热惊厥。
注意休息,多喝水,清淡饮食。
加强口腔护理,饭后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
在家隔离2个星期,避免交叉感染。
有进食困难及高热不退的,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补液治疗,防止脱水及出现电解质紊乱。
如何预防?
近期,应避免和发热、或是出现皮疹、或是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的小朋友接触和玩耍。
不要带宝宝去人流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地方:比如商场、超市等。
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从小让小朋友养成不用手直接抓食物吃的习惯。
要及时给婴幼儿、小朋友使用的奶瓶、奶嘴、餐具、玩具等进行清洗和消毒。
阅读延伸:跟宝宝“疱疹”有关的文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