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病的症状及预防

秋季是流行性传染病的易发期,疱疹性咽峡炎就是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夏、秋季时节容易发病,婴幼儿是此病的高发人群。那么,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病?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是什么?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办?疱疹性咽峡炎如何预防?饮食保健有哪些?

疱疹性咽峡炎病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特殊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1-6、8、10、22亚型,也可有其他肠道病毒、疱疹病毒引起。通过接触传染、粪口传播、呼吸道传染,潜伏期一般为1-2天。多发于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高发于夏秋季节。

疱疹性咽峡炎的诱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夏季天气比较炎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室内空气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进入小儿呼吸道而引发疾病。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个人和室内的卫生,尽量不带孩子去嘈杂的公共场所。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自愈性疾病,也就是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能自动停止,并且逐渐恢复痊愈,病程为7-10天,大部分孩子在症状出现5天后,病情好转。但是由于疱疹性咽峡炎起病急,有些孩子得病后体温迅速升高,容易导致高热抽搐,这医院。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

常见症状:咽喉疼痛、厌食、口腔小水疱、口腔溃疡、吞咽困难、四肢酸痛无力、流鼻涕、烦躁不安

  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其周围绕以1~5mm的红晕为特征性的病变,皮损常现于扁桃体前柱,软腭区缘和腭垂,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预后良好。

  急性淋巴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病毒A10型引起的一种变异的疱疹性咽峡炎,有如典型咽峡炎同样的损害,但不进展到水疱和溃疡,仅存留有淋巴细胞浸润所形成的灰白色丘疹,周围绕以红晕。

  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

  此病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患儿表现为起病急,突发高热,早期伴有流鼻涕,继而大一些的孩子会自诉口腔疼痛或拒食,小一些的宝宝则表现为烦躁,哭闹,流口水,尿色黄,短少,大便干燥成球,检查时,可见患儿上腭,口腔黏膜,咽后壁,扁桃体等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小疱疹,大约在1-2天内疱疹破溃形成溃疡,一般疱疹性咽峡炎往往都伴有牙龈一碰就出血,口腔内有臭味,还会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但很少波及口腔外部的皮肤。

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办

疱疹性咽峡炎应该怎么护理?疱疹性咽峡炎早期表现为发烧,但刚发烧的时候还不知道就是疱疹性咽峡炎,只有3-24小时以后口腔里面看到疱疹了才能确诊。所以家长在小孩开始出现发烧症状的24小时一定要注意观察,体温超过38.5℃要服用退烧药,以防出现高热惊厥。如果小孩2-3天高烧不退,或者孩子精神状态不好,医院就诊。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病毒感染疾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治疗原则为对症治疗,帮助小孩缓解不适。孩子出现中低烧时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为了防止溃疡继发感染,需要保持口腔清洁,可以用淡盐水漱口,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对症的药物。

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咽喉部疼痛明显,家长可以给孩子多喝白开水,白开水对发生溃疡的咽喉部刺激最小,孩子比较容易接受。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吃一些营养又容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如粥、面条汤等,饭菜要清淡,不要吃鱼虾或者太热、辛辣、味重的食物,以免刺激咽喉,加重咽痛。如果孩子进食勉强,也可以少食多餐。

疱疹性咽峡炎如何预防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具体措施如下:

1、要注意小孩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小孩玩具、衣服要及时清洗;

2、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鼻,避免交叉病毒感染;

3、居家环境要注意通风;

4、小孩加强身体锻炼,饮食营养要全面,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抵抗力;

5、在疾病流行季节,应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另外,小孩患病时要对症治疗,家长不要自作主张给小孩吃药,如抗生素或者抗病毒药物都不要胡乱吃。特别不建议通过预防性的吃一些药,来防止某种病毒传染疾病

饮食保健

香蕉、佩兰、厚朴各3克,银花、连翘各5克,生大黄2克(另包),扁豆6克。将上药共研为粗末备用。

使用方法:将药末倒入保温杯中,加开水毫升左右,浸泡30分钟以上,首次服药20~30毫升,然后可小量频服,服药中可加白糖以调味,每天1剂。年长儿中药的剂量可按以上比例酌加;当发热症状减轻或大便次数超过4次时,可停用生大黄;体温持续不降者,可增加服药次数或酌加大黄的药量;呕吐者可加藿香5克、生姜3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香薷、银花、连翘均有较强的抑制病毒的作用,并能延缓病毒所致细胞的病变,可抗炎症的渗出和增生,而且还有广谱抗菌作用。生大黄通腑泻热,具有良好的通便排毒作用。以上药物能使热毒表里双解,清上与泻热并行,使疱疹性咽炎患儿在短期内症状消失痊愈。

北京伊顿慧智双语幼儿园珠海校园









































白癜风最佳治疗方法
百癣夏塔热片说明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shionjewelry-china.com/pzwh/165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