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的家长要注意了,最近,一种儿童病在“肆虐”:疱疹性咽峡炎,这一疾病又有“隐形手足口病”之称,容易与手足口病混淆。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后都是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孩子各种聚会随天气转暖增多,这两种疾病逐渐进入发病的高峰。
如果发现宝宝发烧不退,流口水、厌食,就要怀疑是此病,医院诊治。
?
如何区别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
专家
讲解
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最大的区别,就是疱疹性咽颊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而患手足口病的大多数孩子先是嗓子里有疱疹,后发展到手脚心,少见于长在手脚背,并伴有发烧。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
另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咽颊炎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但是不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也就是说,几乎不会出现重症、发生生命危险。手足口病的少数患儿则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会导致死亡。
疱疹性咽颊炎与手足口病的异同和关联
病原 同:是什么将二者连到一起了呢?是柯萨奇病毒。柯萨奇病毒是导致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导致疱疹性咽颊炎的主要是A1-6,8,10,22亚型,导致手足口的主要是A16亚型。 异:虽然导致两种疾病的主要病原相同,但少数手足口病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导致,EV71型病毒所致手足口病常常比较重。疱疹性咽颊炎还可由肠道病毒、疱疹病毒引起。传染性及控制 同:二者的传染性都很强,易造成群体发病。早教中心、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孩子是高发群体。 异:手足口病原来在儿科门诊中并不少见,大多过程轻微。年,安徽阜阳发生较为集中的手足口病疫情,并出现危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年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一旦一种疾病列入传染病,其管理、宣传会有很大变化,这也是大家对手足口病了解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 因属于法定传染病,如果幼儿园或学校有手足口集体发病常会关闭班级或整个幼儿园。临床表现 同:两种疾病一般都伴有发热,均可在口腔内见到疱疹、溃疡。因二者临床症状有相似之处,尤其病程初期,所以在疾病初期当手、足未出现皮疹前可能会被诊断为疱疹性咽颊炎。见到有家长抱怨:上次给我看病的医生都误诊了,说我们是疱疹性咽颊炎,其实是手足口病。其实这不能算误诊。 异: 手足口病: 多数手足口病发热不高,热程1-2天。口部疹子、溃疡位置偏口腔前侧(唇部)及口周(如图),同时伴发手、足皮疹(所以称为手足口病),有的患儿在臀部皮肤也可看到红疹。 极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炎、脑炎等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危重型患儿多有肠道病毒71型引起。
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颊炎由于由柯萨奇病毒不同的亚型引起,所以临床表现差别很大,有的很轻,有的却很重,不同年龄临床特点也不太一样。
重的起病急,高热起病,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约2——5日后下降,还有烧的更长的。体温特别高时甚至会发生高热惊厥。患儿烦躁哭闹明显,有的患儿可有呕吐及腹泻。轻的仅有1-2天的轻中度发热。
治疗: 同:二者都是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常不需特殊治疗,一般不建议使用抗生素。皮疹一般不需处理。多饮水、注意休息、清淡饮食就可以了。短则2-3天即好,一般一周,严重的会比较长。 异: 疱疹性咽颊炎: 相当一部分疱疹性咽颊炎的孩子病情比较重,高热持续不退。高热时,要积极予以退热处理,以免引起高热惊厥。如高热持续,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明显,CRP增高明显,考虑可能并发细菌感染,此时可使用抗生素。继发中耳炎、鼻窦炎等合并症,也可考虑使用抗生素。是否使用抗生素需要医生来确定。
小儿推拿,绿色疗法,常给宝宝推拿
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了解更多小儿推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