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五六月份,水温逐渐上升,鲤鱼疱疹病毒病是这几年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一旦发病损失巨大,严重时3-4天会死亡超过百70%,甚至绝坑。该病爆发性强,死亡率高,一旦暴发流行就给鲤鱼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鲤鱼恶性烂鳃病又称鲤鱼急性烂鳃、鲤鱼急性鳃坏死等。
流行情况:
该病潜伏期14天,发病最适水温,22-28℃,低于18℃和高于30℃不会引起死亡。在22~28℃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发病越快,死亡率越高,病程时间相对较短(一般5-7天);温度越低,发病越缓慢,死亡率相对较低,病程时间长(一般7~15天,甚至一个月)。流行季节:5月底~7月初、9月初~10月初。
典型症状:
1、病鱼行动迟缓,病鱼在水面停滞或漫游,有的体色严重发黑、在池塘边缘少量聚堆、停滞,俗称“散边”。
2、体表花斑状,特别是无鳞的框鲤,在水中明显。有鳞的鲤鱼不明显。体表多黏液,但大多数无皮肤溃疡或出血。
3、缩头:渔民也叫“骷髅头”、“扣扣眼”。有的鱼不明显。实际是眼内陷。(眼和头部皮肤内陷)
4、烂鳃:鳃丝呈条状坏死样烂鳃,不烂处的鳃丝外观正常,并挂泥。与细菌性慢性烂鳃呈大面积浅表溃烂不同。养殖户称“花鳃”或“黑鳃”。
发病原因
根据这几年来的经验,本病的爆发与鱼的体质和水质有最直接的关系,提前调理鱼的体质和水质是防治本病的有效办法。提前调理体质和水质虽不能百分百的预防此病的发生,但是能有百分之80%的有效率,可以作为防治此病的有效手段。
本病一旦发作会出现死亡,但是一般不会导致70-80%的那种大比例死亡或者绝坑。若出现大批死亡往往是因为鱼体质太差、发生大转水或大量换水或使用了大剂量的消毒剂或杀虫剂,刺激鱼产生应激反应,加大了损失。
应对策略:
防重于治,有效的预防,完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结果。我们提供几种有效的预防方案,供大家参考。
1、注意调节水质,及时为水体补充营养,如“多元有机酸”、“水博士”等,稳定水环境,从而间接增强鱼体体质,提升免疫力。
2、在发病高峰前期,每隔半个月用“军碘”或者“中药碘卫士”水体消毒一次,同时内服“抗毒佳”+“低聚糖”或“肝源康”+“黄金组合”,连喂5~7天。
3、在发病高峰期用“疱疹抗毒液”每瓶用8亩或泼洒“直撒C﹢E”,同时内服“抗毒佳”+“低聚糖”+“黄金组合”,连喂5~7天。
特别注意:根据近几年的经验,发病后不能使用刺激性的药品,也不能大量换水,防止死亡规模扩大,而应该尽量保持水体的稳定,通过温和的调水使水环境向正方向过度,从而缓解死亡状态。
以上方法均为我部客户使用过的方案,对于预防疱疹病毒病的发生效果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