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逐渐转热,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疱疹性咽峡炎在孩子们之间传染性很强,孩子得了疱疹性咽峡炎会出现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症状,口腔会出现数个小灰白色的疱疹,孩子进食会出现疼痛的状况。,接下来让我们对这两种幼儿传染病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1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A1-6,8,10,22等亚型的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性疾病,该病成人隐性感染率高,婴幼儿显性易感,传染性较强,在短时间内可在一定范围内造成流行。
2
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有20多种肠道病毒可以引起疱疹性咽峡炎:如柯萨奇病毒A组的1~6、8、10、22型及B组的1~5型、埃可病毒等都能引起该病,EV71感染有时也可仅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但最主要病原还是柯萨奇病毒A组。可见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与手足口病的病原会有交叉,但两者之间临床表现及预后不同,所以说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是表兄弟。
3
疱疹性咽峡炎是怎么流行传播的?
主要粪、口、或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及大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一周内传染性最强。患病宝宝的口水、痰液、大便及其被污染的手、毛巾、食具、玩具均可传播疾病。
4
疱疹性咽峡炎长啥样儿?
大部分疱疹性咽峡炎好发于婴儿及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宝宝。
典型表现:起病急,反反复复高热,体温可达到39~40℃,发热可以持续2~6天。个别宝宝会因为高热导致热性惊厥。但也有宝宝只表现为轻中度发热。少数宝宝合并细菌感染发热会更反复。
咽痛:小宝宝不会诉说,会因咽部溃疡疼痛而不愿吞咽、常哭闹拒食、口水增多、流涎、呕吐。大宝宝会诉咽痛、吞咽困难。部分病例伴有头痛、腹痛、颈部僵硬疼痛、恶心、厌食、呕吐及腹泻。
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明显,病程初期可仅见上腭鲜红色小红点,很快舌咽弓、软腭、扁桃体、硬腭出现灰白色小疱疹,周围有红晕。1~2天后疱疹溃破成黄白色溃疡。疱疹及溃疡多集中在咽峡部,颊粘膜、舌面比较少见。
5
今年的手足口病有点不一样?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这个季节多湿多热。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多是感受了风热、湿热之邪,邪气侵犯肺脾以后,循经上炎,熏灼咽喉,或侵犯手足,在相应的咽峡和手足部出现皮疹。
到目前来说,今年的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有一个特点:湿邪不明显,热毒较甚。所以容易伤及津液,咽喉充血非常明显,唇红,舌红苔少,发热相对较高,也可出现精神疲倦等中医所说的壮火食气的表现。
6
疱疹性咽峡炎该如何预防?
疱疹性咽峡炎很容易在幼儿园、小学或者家庭内部流行,所以有效到位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
1.孩子有发烧情况务必在家里休息!
2.为了保护宝宝,避免疱疹性咽峡炎的侵犯,我们需要这么做: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按照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
△不接触患病的宝宝。
△流行期间少带孩子去人口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合,尤其是儿童游乐场,波波池等。
△家居环境要勤通风,每天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衣物勤晒洗。
7
孩子患上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办?
对于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对症处理。高热时退热处理,以免引起高热惊厥。因为宝宝咽痛明显、又反复高热,应尽量多饮水,口服补液盐不仅补充水分,还可以补充宝宝反复出汗所丢失的电解质,对宝宝体力恢复会更好。饮食应清淡,流质,减少咀嚼引起的疼痛。如牛奶、粥、蛋羹等,也可以喝果汁、酸奶甚至冰淇淋。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咽痛,还可以补充热卡,有利于疾病恢复。
发现患病的宝宝要马上隔离,不要再接触其它儿童。
△患儿的餐具、牙具、奶瓶等要专人专用,使用前后均要充分清洗,煮沸消毒。
△患儿的玩具、被口水、呕吐物、排泄物污染的家具、地板等要用含氯的消毒液擦拭。
△宝宝的排泄物要妥善处理,经含氯的消毒剂消毒后倾倒。
△家庭中照料宝宝的成人也要注意给宝宝更换尿布、处理宝宝的便便、呕吐物、口水后均要认真洗手,最好由专人照顾患病的宝宝。
8
嘉顿幼儿园卫生工作
1.认真做好晨间检查,每天对入园的幼儿进行一问、二看、三摸、四查,发现疑似患儿,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回家就医,同时做好追踪记录。
2.严格做好幼儿日常生活用品的消毒,幼儿桌椅、卧具按时洗晒消毒,玩具每周根据不同材质进行消毒。
3.严格做好幼儿的餐具消毒,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卫生五四制。
4.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根据情况全天不同程度的进行开窗通风换气及每日紫外线灯消毒,确保室内的空气流通。
5.加强幼儿健康卫生教育做到饭前便后及外出回来时流水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除了环境以外,我们保健医生针对现在的天气与每季度遇到的疾病预防会跟老师进行培训。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希望让孩子们在健康卫生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
秋季新生咨询
已经开始
欢迎来校参观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