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的到来,天气日渐回暖,为了加强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农大幼儿园现将几种常见的疾病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让我们的幼儿健康每一天!
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发热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感冒样表现,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出现在手掌和足底,也可以出现在臀部。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预防措施: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由于春季细菌增长较快,并且空气中会存在粉尘等过敏物品,因此很容易刺激孩子的口腔或者胃肠产生腹泻或过敏反应。春季的时候,要避免喝一些冰镇的各种饮料,为了预防腹泻,平时还要注意保暖腹部,不能着凉,平时可以多喝一些温开水,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对预防春季腹泻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多晒太阳,注意个人卫生。
麻疹
儿童患麻疹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热,咽结合膜炎,咳嗽,流涕,麻疹粘膜斑以及全身斑丘疹,皮疹退后呈现糠麸样脱屑,并且可以留有色素沉着。合并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而且麻疹合并肺炎经常比较重,胸腔并发症多,病死率比较高。
预防措施:
麻疹要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对易感者普遍进行主动免疫,也就是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主要方法。
流行性腮腺炎的典型症状包括腮腺肿胀、疼痛、发热等。起病前1~2日内可有非特异性前驱期症状,包括低热、食欲不振、乏力、头痛、肌肉酸痛、咽炎等。
1.腮腺肿胀:腮腺肿胀最具特征,一侧先肿胀,但也有两侧同时肿胀者。多因耳下部疼痛而发现腮腺肿大,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界不清,腮腺四周软组织也可呈水肿,可上达颧骨弓下至颌部,若伴颌下腺累及,颈部明显肿胀。
2.疼痛:腮腺触之有疼痛,张口咀嚼或食用酸味食品时胀痛加重。
3.发热:起病较急,可有发热,体温38~40℃不等,伴畏寒、头痛。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原发感染,是以较轻的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水疱和痂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多见于儿童,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易造成小区域的流行,愈后可获终身免疫。急性传染病,其传染力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
⒈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后)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⒉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⒊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⒋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水痘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⒌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合理睡眠;补充营养,科学饮食,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微量元素的食物;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审核:李晓梅
编辑:范松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